八月二十八日*《國榷》。
紫禁城的乾清宮中,氣氛凝重而莊嚴(yán)。
兵部尚書于謙,這位果敢的朝廷重臣。
向郕王朱祁鈺陳述了當(dāng)前的局勢。
“郕王,如今王振的家族已經(jīng)受到了應(yīng)有的懲罰,全族皆已處斬,朝事暫得安定。
此時,正是您承繼大統(tǒng),肩負(fù)國家重任的最佳時機!”
于謙的聲音堅定而有力。
郕王朱祁鈺聽后,面露猶豫之色。
擔(dān)憂地說道:“可是太后那邊……”
于謙深知郕王的顧慮,他微微一笑,安慰道:“太后那邊已經(jīng)同意了,經(jīng)過午門血案一事,她深知大局為重。
如今,京城已在我等掌控之中。
太后自然會明白該如何行事!”
于謙的話語中充滿了深意,他調(diào)遣大量外地兵馬入京,如今京城之內(nèi)。
他便是說一不二的人物。
他深知,在這個關(guān)鍵時刻,必須要有人站出來承擔(dān)重任,而郕王,正是最合適的人選。
郕王朱祁鈺聽后,心中豁然開朗。
點頭說道:“那就聽于愛卿的!”
于謙見狀,心中暗自歡喜。
自己的計劃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
接著,于謙呈上了一份繼位后的封賞名單,這份名單上。
宣府總兵楊洪被封昌平伯,掌管京師。
右都督石亨被封武清伯。
率領(lǐng)京師兵馬保衛(wèi)皇城。
吏部尚書王直加封為太子太保。
禮部尚書胡濙加封為太子太傅……
這份名單上的每一個人,都是為推舉郕王上位出了大力的人物。
郕王朱祁鈺看著這份名單,心中不禁有些疑慮:“于愛卿。
這封賞似乎有些過大了,是否合適?”
于謙微微一笑,解釋道:“為了推舉您上位,這些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這些封賞并不算大。
只要按照這份名單進(jìn)行封賞,您便可順利登基為帝,安定群臣之心!”
九月初七,瓦剌部落的營地中。
帳篷密密麻麻。
猶如繁星點綴在廣袤的草原之上。
此地靠近河流,水草豐茂。
一群騎兵正趕著羊群悠閑地放牧。
一片寧靜祥和的景象。
然而,在這寧靜之中。
卻隱藏著洶涌的波濤。
最大的帳篷內(nèi)。
皇帝朱祁鎮(zhèn)正襟危坐,面容凝重。
淮王也先急匆匆地走進(jìn)帳篷,語氣急切:“陛下,大事不好了!
京師傳來消息。
文臣們竟然擁護(hù)郕王登上帝位!”
朱祁鎮(zhèn)聞言,拍案而起,怒不可遏:
“豈有此理!
朕是先帝所傳帝位。
太祖皇帝也明令長子繼承。
朕還尚在人世。
他們有何權(quán)力廢朕帝位?”
淮王也先沉聲道:“陛下,這一個月來,我們多次前往九邊重鎮(zhèn)。
希望他們能開關(guān)讓路,但始終得不到回應(yīng),從目前的情況看,這郕王登上帝位。
定是邊關(guān)武將和朝中大臣勾結(jié)所致。
陛下此次巡邊,究竟是為了什么?”
朱祁鎮(zhèn)坐下,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
“朕明白了。
此次巡邊,朕先是查出了獨石都指揮僉事楊俊的叛變,后又發(fā)現(xiàn)他父親也參與其中。
你剛說朝中文臣也參與了,那么兵部侍郎于謙極有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可惜這次朕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