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津縣有鄉鎮23個,石門山鎮屬于經濟發展較好的鄉鎮,土地面積超過50平方公里,轄區有21個村,人口3.2萬人。
全鎮有鎮辦工業企業10家,村辦工業企業39家。
到10月28日,李遠方騎著摩托車跑遍了這些鎮村企業。
盡管有些走馬觀花,憑借在南津縣木工機床廠積累起來的工作經驗,他見微知著,基本了解到這些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能對每家企業生產經營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當然,有些鎮村企業負責人對李遠方很熱情,有人敬重他是鎮政府干部,有人敬佩他為南津縣木工機床廠做出貢獻,還有些人是淳樸好客。
他們端上新鮮的瓜果招待,盛情邀請李遠方吃農家飯。
對于誠心實意的請客,李遠方沒有推辭,畢竟吃飯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是一種交際手段。
但是,有幾個大型鎮辦企業負責人和村黨支部支書擺架子,見面沒有說兩句話,就借口有事離開;或者干脆不出面,讓副職出來應付,接近飯點時間,他們連句請吃飯的客氣話都不說。
對于這些人,李遠方察言觀色,看出他們是勢利眼,只是盯住黨委書記、鎮長,根本不理會其他機關干部。
他也不屑與這些人打交道,了解到數據及基本情況后,主動早早離開,不會熬到飯點。
通過對前十個月經濟數據進行分析,李遠方發現石門山鎮今年的工業產值已經達到7500萬元,去年為7600萬元,在全縣鄉鎮排名第八名,距離第五名只差800萬元。
他查詢南津縣鄉鎮企業局發布的上半年鄉鎮工業經濟統計數據,去年排名五、六、七的鄉鎮今年增長率都不超過18%。
石門山鎮工業產值增長幅度大,主要得益于石門山鎮漁業公司新上大馬力漁船,配套建設了800噸冷庫。
另外,還有南津縣木工機床廠形勢轉好,10多個村辦企業的崛起也起到推動作用。
李遠方連夜寫了一篇調研報告,題目是“沖刺億元大關,打造工業強鎮”,提出利用剩下兩個月的時間,奮起直追,推動石門山鎮工業產值突破億元大關,擠進全縣前五名先進行列。
報告從去年的數據分析,到今年工作進度情況統計,論證了突破億元的可能性,繪出石門山鎮工業發展的美好藍圖,說明創造歷史記錄的機會就在眼前。
圍繞突破億元大關,報告提出當前的工作重點,抓三項措施,做三篇文章。
具體來講,抓三項措施是加強調度、服務和獎勵,做三篇文章是做好人的文章、做實村的文章、做大鎮的文章。
發展工業經濟關鍵在人,特別是鎮村企業主要負責人。
通過建立經濟指標考核機制,激勵企業主要負責人帶領班子成員團結奮斗,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推動企業發展。
盡管村辦企業數量較多,可是大多數經營管理不善。引導鼓勵村辦企業引入社會資本投資,或者與大企業聯營,在資金、管理、技術和產品銷售等方面獲得支持,力爭年底前盤活大部分村辦企業。
鎮辦企業是全鎮工業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要加強現有生產設備技術改造力度,積極擴大再生產,提高產能和產品質量,加大市場開發力度,為全鎮工業產值突破億元大關做出主要貢獻。
李遠方撰寫好報告后,首先送給馬國棟審閱。
他看了不禁拍案叫絕,自己抓工業只是關注點,主要精力靠在南津縣木工機床廠。
這篇報告站位高、立意新,從宏觀方面分析石門山鎮工業形勢,提出切實可行的目標,誘人的過億元大關政績就在眼前。
鄉鎮干部升遷有人情關系的一方面,而政績起著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