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件銅香爐標價只有兩百萬,顯然不是當宣德爐真品賣的。哪怕是當初督造宣德爐的工部吳邦佐后來仿制的那一批,價兒也不會是這樣。
這香爐擺上來不久,便同時有好幾個人喊了一聲,“看款兒!”
這香爐的款兒在爐底,老頭兒輕輕拿下頂蓋,然后雙手把住香爐,給大家展示底款。
先對著一側桌邊展示,又對著另一側桌邊展示。
展示的時候,葉霽云還拍了照。
不過,因為所有人都是湊近了看,而且底款是銅色,不似弘治黃釉碗的白釉之下的青花款那么鮮明,余耀根本沒法看清楚。
“元芳,你怎么看?”楊銳低問。
“狄大人,我實在是看不清啊!”余耀苦笑。
“不說款兒。”
余耀想了想,“從包漿和光感上,像是清代仿的東西。整體上的感覺,有可能是雍正朝仿的。看這標價也像。不過沒細看,不好說,因為雍正宣德爐也比較出名,后世仿雍正也沒準兒。”
宣德爐的仿品,除了當時督造的吳邦佐仿的那一批,清早期的仿品,算最精良的,特別是宮廷仿品。
宮廷匠人的資源自然很多,銅料優中選優,也加入了黃金白銀等一些貴金屬,冶煉方面也能不惜工本,而且清宮中可以參照的實物和圖譜也比較面。
其中,雍正朝的仿品,更為有名。雍正宣德爐,甚至已經成為一個“單獨”的品種,后世出現了不少仿“雍正宣德爐”。
兩人說著,葉霽云居然也提前離開了桌邊。
楊銳注意到她拍照了,笑著招了招手。
葉霽云走了過來,楊銳指了指手機。
葉霽云也沒拒絕,調出了底款圖片。
楊銳正對手機,余耀的角度偏了一點兒,但一看之后,便立即明白了,果然是雍正宣德爐的款兒!
雍正時期宮廷仿制的宣德爐,并不想以假亂真,只是借鑒冶煉方式和造型、工藝等等,所以,在落款上,稍加區別。
雖然和真品宣德爐一樣,都是“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兒,但是“德”字的寫法略有不同。
真品宣德爐的“大明宣德年制”,“德”是沒有那一橫的。而雍正仿宣德爐的刻款,卻在“德”字上,多了一橫。
“厲害啊!”楊銳沖余耀伸了伸大拇指,“沒看款兒,就知道是雍正!”
余耀沒在意這個,卻暗想,這件香爐器形端莊,包漿自然,爐頂的祥云和雙耳的龍形,美感都很強烈,整體看來,很像是雍正仿宣德爐的真品。
若是如此,兩百萬算是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