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就是為了去看好東西。去一趟故宮,我得少吃多少肉包子啊。
就在這個過程中,我又喜歡上了瓷器。故宮里的東西,歷史上經過多次外流,展出的也只是一小部分,但還是讓人嘆為觀止。
當時的潘家園、報國寺、琉璃廠,也是我周末經常去的地兒。我最喜歡去報國寺,那院兒環境好,古香古色,綠樹掩映的。
我當時是個學生,不敢亂出手,看得多,買得少。所以除了門票車費,倒也沒多花什么錢。
不過,玉器還好說,最要命的是瓷器,很難入門。沒高手指點,全靠自己看東西,再就是在市場里聽一幫老油條山侃海噴。
后來,我真遇上了一個高手。
常有人說某某情節只能在小說里見到,不合邏輯,不現實,等等。實際上呢,每個人閱歷不同,際遇不同,你沒見過,也不代表不可能發生。有時候,現實比小說還有戲劇性。
因為走路有點兒外八字,我穿的皮鞋,其他地方完好無損,鞋跟外側卻總是先磨去一塊。有一次,我在報國寺附近,發現了一個修鞋的攤子,心說正好,給皮鞋釘倆皮掌兒。
修鞋的是位老大爺,頭發花白,套了件藍布圍裙,長得平淡無奇。就在他給我的皮鞋釘掌兒的時候,來了個衣冠楚楚的中年人,好像和他很熟,“老爺子,您給掌掌眼!”
中年人從包里拿出一個錦盒,又從里面拿了一件小瓶,青花,畫片兒是荷葉蓮花。
“怎么了?”老爺子頭也不抬,先把鞋掌給釘上了。
“這瓶子我看老,但找了好幾個人,說帶賊光,都不看好,勞煩您了!”
釘上一只鞋的鞋掌,放下我的皮鞋,老爺子才瞅了幾眼這只小瓶子,然后一翻手,中年人會意,翻過來給他看了底。
“康熙官窯?!崩蠣斪诱f完這一句,便不再去看那瓶子,又拿起了我另一只鞋,開始釘鞋掌。
我當時就被震屁了!
那眼神,那語態,云淡風輕卻不容置疑,倏然間的山高水低,讓我至今也忘不了。
只是一個修鞋的老頭兒?!
“得嘞!踏實了!您忙著!”中年人收起瓶子,從口袋里摸出一個紅包,放到了修鞋箱子上。
老爺子也不多說,繼續釘鞋掌。
倆鞋掌六塊錢,他先收了,才拿起那個紅包,拆也沒拆,順手揣進了兜里。
我遞上一支煙,開始套近乎。
他沒拒絕,點上,瞇著眼睛看我,“小伙子,你也喜歡瓷器?”
“是啊,就是沒人指點?!?
“看過什么書啊?”
我說了幾本,都是些鑒賞類的。
“路子就不對,先看中國陶瓷史!”
“好,我一定看。您在這里擺攤,抽空我能來找您聊聊嘛?”我當時年輕,也不太會說話。
“看完了再說!”
我走了之后,就買了本中國陶瓷史,先是囫圇吞棗看了一遍,但也明白了,之前路子確實不對,不了解歷史特征,不了解窯口工藝,上來就看一些什么胎釉紋飾,容易飄,很難扎進去。
三天后,我又去找那個老爺子,修鞋攤卻不見了!后來我又去了好幾次,還是沒有出現。
直到我畢業離開,也再沒見過那個老爺子。
后來我出差再回來,還又去找過,卻連鞋攤旁邊的小賣部都沒了。
工作之后,閑錢多了,而且人脈廣了,接觸的專家也多了,慢慢地提升了一些眼力。但是我底子薄,終究到不了太高的層次。
撿過漏,打過眼,吃過虧,上過當,賺過錢,破過財。將近二十年的時光,從一個小伙兒變成了油膩中年,對古玩的喜好,卻一直未曾改變。雖然沒什么好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