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一兩三十克冒頭,十兩差不多相當于現在的六兩多點兒。牌面寫的是十兩,牌子的重量也是一致的。
如果這塊千叟宴養老銀牌是真品,那的確是不折不扣的好東西。
丙辰年,是嘉慶元年,乾隆已經退位當了太上皇,所以才有這樣的牌面銘文。
乾隆這個皇帝,可以算的上華夏歷史上最“舒服”的皇帝。二十來歲登基,八十多歲退位,還當了三四年的太上皇;前面他的祖父康熙、父親雍正,又給他打下了比較堅實的底子,基本上沒什么太大的治國難題了。
乾隆老了時候,洋洋自得地號稱“十老人”;同時認為老人的生活狀態,最能反應一個國家的狀態。
所以啊,他在嘉慶元年,也就是這個丙辰年,搞了個“千叟宴”,從國召集了大概三千個老人參加。
每一個赴宴的老人,乾隆都賞了一塊銀牌。
這養老銀牌不是都一樣,分有不同的形制區別。這種“十兩”的,是最普通的,發給七十到七十四歲老人的。
另外,七十五到七十九歲的,發的是“十五兩”;八十到八十四歲,發的是“二十兩”;八十五到八十九歲,發的是“二十五兩”;九十歲以上,發的是“三十兩”。
不要以為有三千塊銀牌,同時“重十兩”的最普通,最多見。實際上,這幾百年過去了,如今市面上,千叟宴養老銀牌,還沒發現過“二十兩”以上的。
只發現過“十五兩”和“十兩”的。就連“十兩”的,根據余耀了解的情況和資料,市面上也只是個位數的存在。
曾經有一塊“重十兩”的千叟宴養老銀牌出現在拍賣會上,成交價高達一百多萬。
這種銀牌,材質不用說了,就是銀;工藝價值,雖然精到細膩,但其實也算不得頂級藝術佳作;它的價值,在于特殊的歷史意義、文化內涵、美好寓意,和收藏心理的結合之后,很容易出高價。
余耀細看之后,開口問道,“張老板,你說價兒高,是怎么個高法兒?”
“如果余先生想要,我就報一報?!?
“我要不要,還得看價格如何。”
“行,痛快兒的,一百八十個!”
余耀一聽,好家伙,這比拍賣會上落槌價兒還高!
“張老板,這價兒我拿不動。”
“那余先生還一口兒我聽聽?”
“你開這價兒,我還都沒法兒還?!?
“漫天壓價,坐地還錢。如果想要,還是可以商量的嘛!”張一鳴做生意的勁兒還是挺足的,機會再小,也是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