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福聞言,有些不好意思,但還是鼓起勇氣向郝強問道:“郝總,冒昧問一下,貴公司有沒有打算進入新能源汽車中低端市場?”
他心中忐忑不安:如果未來科技集團真的進入中低端新能源汽車領域,比亞笛還有什么機會?
按理說,郝強一直致力于打造高端品牌,不太可能涉足低端車型。
但萬一他們改變策略呢?
畢竟,誰會和錢過不去。
“低端市場我們肯定不會涉足,至于中端車型,這個定義比較模糊。
不過,我可以向你透露,未來十年內,我并不有意進入指導價25萬元以下的市場。”郝強不以為意,告訴他也無妨。
換作是別人,他不可能透露。
讓競爭對手始終看不透自己的戰略,保持警惕,豈不是更好?
相比其他造車新勢力,比亞笛算是真正專注于造車,而不是玩金融車,這也是郝強佩服王船福的地方。
也許,比亞笛未來也會制造高端車,那也無所謂了。
到了那個時候,說不定未來科技集團已經看不上汽車行業了,又轉型了。
“謝謝,這對我們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信息。”王船福欣喜說道。
“客氣了,我希望更多同行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這個市場太大了。”郝強誠摯地說道。
等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白熱化時,郝強可能已經找到新的賽道了,不再玩新能源汽車了,就只賣鋰電池。
就像電動摩托車一樣,再過幾年,一旦利潤空間縮小,他肯定會毫不猶豫地砍掉。
在郝強看來,沒有永遠的高利潤行業。
只要能不斷升級技術商店,就永遠不愁沒有新技術可用。
即便依靠自身的思維力研發,雖然周期可能會長一些,但終究能夠實現技術突破。
雙方有目的地聊著,郝強最后提出新能源汽車統一充電標準,王船福大力支持。
這可是人情,總不能自己有求,人家必應吧。
未來科技集團愿意技術授權充電技術。
不過,郝強對這個技術授權有三點關鍵條件:
1)每生產一萬輛車,乙方必須投資至少100個公用充電樁。
2)簽字費為2000萬元,技術授權費用為汽車售價的0.5%。
3)充電樁充電費用統一,由未來科技集團制定。
雖然充電樁收費各收各的,但消費者充電費用統一。
郝強不想投資太多錢進入充電站,需要同行一起擴大充電樁數量,分擔風險。
對于這個要求,王船福覺得比較合理。
技術授權費,這肯定不用說了。
費用不算低,也不算太離譜,在他的承受范圍內。
未來科技集團計劃投資50億元建設至少1.5萬個充電樁。
只要王船福同意這項協議,比亞笛就可以使用未來科技集團的充電技術和充電樁網絡。
當然,使用充電技術需支付授權費,而充電樁的使用費用也相對較高。
未來汽車的車主使用專用充電樁時,每度電的收費在0.8元到1元之間。
而非未來汽車車主充電則需支付每度電1.5元到2元。
此外,峰谷電價也有所不同。
除電費外,還可能額外收取停車費。
若不充電而亂停車,每小時停車費在3到5元不等。
以未來ES6標準版為例,一次完整充電大約需要60到70度電。
王船福為未來科技集團做了一個簡單測算:
假設每年有50萬輛新能源汽車使用公用充電樁,平均每年行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