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趙孟頫提到“燈”這個關鍵詞的時候,紀弘成腦中靈光一閃,似乎抓住了點什么,但由于人多嘴雜,一時也不得要領。
他想到了春蕊,春蕊跟自己在元大都待的時間一樣長,何不問問她,是否知道關于點燈向長生天祈福之事。
春蕊就是西南海的門外,作為紀弘成的專職秘書,她幾乎就是紀弘成的影子,紀弘成隨時都有可能讓她去辦事。
春蕊進大殿后,向君長行禮,然后問道
“紀師,什么事?”
紀弘成便將信件的后半部分拿給她看,并告知她趙孟頫的翻譯。其實不用趙孟頫翻譯,春蕊早就學懂了不少蒙語,恰好這一句她都認得。
春蕊想了想道
“我也沒看出什么來,而且我在元大都跟楚照月相處的時間不短,并沒有聽說過點燈祈福的習俗,也沒有聽說過有類似的蒙元宮廷禮儀。要不找楚姑娘來問問?或許她知道點兒什么。”
楚照月跟著紀弘成他們從元大都乘坐熱氣球逃往海上后,也隨著文天祥輾轉來到了木胯則西。翁主阿羅安排她進入了水西大學堂,目前她還沒有自己的專業。她一方面想要從事音律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又想學更有用的東西,于是阿羅讓她從各個科目的基礎學起。
水西大學堂已經有了自己的學前教材,只要按照大學堂的要求,通過學前考試,無論年齡大小,也無論男女,都可以成為大學堂的生源。
很快,正在水西書院讀書的楚照月便來了。由于時間緊迫,紀弘成也沒有跟她寒暄,直截了當的問關于燈和祈福的問題。
楚照月皺著眉頭道
“公子,照月沒有聽說過這樣的事。其實察必皇后還是跟我們講過很多宮廷禮儀,但是沒有聽說過祈福要點燈的,即使要點燈,也是為了照明的需要,并沒有什么特別的要求。”
這樣一來,趙孟頫反而覺得自己的判斷是對的,問題一定在“燈”上,這究竟有何特殊的含義呢?
紀弘成決定將這封書信留下,畢竟有可疑之處。當然,或許這是忽必烈或者兀良合臺的個人習慣也說不定,總之他們君臣一定有某種默契。
就在紀弘成讓楚照月等人退出,準備去俢月居繼續研究書信的時候,楚照月回頭道
“公子,君長,說到燈,我想起了一種非同尋常的燈,那是阿羅翁主的物品,后來大寧宮的御醫制造出了那種燈。”
“阿羅?”
眾人一陣詫異,就連阿哲也一臉疑惑的看著楚照月。
“是這樣的,阿羅翁主到了大寧別院,有一次給別院里的一條狗取出狗腿里的一根生銹的鐵釘,她用一種燈燒手術刀,說是為了消毒。奇怪的是,這種燈燒過的手術刀,明亮如初,不會被熏黑。當時我留意到這個問題之,還專門請教了翁主。她說這種燈是酒精燈,水西坊的新產品。我就向阿羅翁主詢問了酒精的蒸餾之法,并且把步驟寫下來,交給了別院的總管。后來我打聽了,大寧宮的御醫按照那個方法,蒸餾出了酒精,并且制成了酒精燈。”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這的確有特別之處。但眾人冥思苦想,就是想不到這事與這一句蒙語有什么關聯。
倒是紀弘成不動聲色,讓大家先散了,回頭再說。并且再三叮囑,要大家不許吐露出去一個字。
眾人走后,阿哲問道
“弘成,要不要把阿羅叫來問問?”
“不用了,君上,讓人去弄一盞酒精燈來。”
酒精是紀弘成弄出來的,大學堂醫學院知道酒精的消毒功效后,又發現了酒精燈焰火高溫且清潔的特性,于是發明了酒精燈。
阿哲不明就里,就按照紀弘成的要求,命人去找來酒精燈。
紀弘成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