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三天比較安靜,高陽周邊幾乎沒有清軍行動。一直到天使的到來徹底打破高陽的平靜。前來高陽宣旨是司禮監(jiān)秉禮太監(jiān)高坑,相當年輕,卻地位不低讓孫承宗等人都不敢輕視。王樂年、楊鴻章等人則都被要求到孫府接旨。眾人一通忙活之后跪伏在地,就聽高坑尖著嗓子大聲宣讀。而圣旨的內(nèi)容則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先是擢孫承宗為中極殿大學士領(lǐng)兵部尚書,圣旨到日即可入京。宣讀完畢之后高坑立即上千扶起孫承宗,高坑臉上一臉的笑容,顯然是早就知道圣旨的內(nèi)容,一打聽,高陽北面的戰(zhàn)事果然徹底糜爛。先是盧象升領(lǐng)天雄軍和保定鎮(zhèn)、大同鎮(zhèn)兵馬在涿州與多爾袞對峙。幾番交戰(zhàn)敗多勝少,而關(guān)寧鐵騎額千里馳援來到固安之后卻按兵不動,結(jié)果被多爾袞偷襲,損失慘重。皇帝朱由檢這次招孫承宗入京顯然是想讓他替代盧象升的。高坑也毫不避諱地說皇上是因為見到孫閣老的捷報才突然決定的。內(nèi)閣的幾位輔臣都力主孫承宗總督天下勤王兵馬。
高坑此次前來的另外一個主要目的就是查驗戰(zhàn)果,只要戰(zhàn)果屬實,就立即敦請孫承宗入京。顯然包括高坑在內(nèi)的北京城的幾乎所有人都相信孫承宗不可能在這種事情上扯謊,而且現(xiàn)在的局勢太需要這樣的局部勝利來鼓舞人心,所以孫承宗作為勝利者有必要進京一趟再出京。
第二個輪到楊鴻章,楊鴻章十分不情愿地跪伏在地聽的很認真,只是圣旨似乎有點長,圣旨上卻洋洋灑灑寫一大篇,其中包括孫承宗、王樂年甚至夏冬偉都不甚了解的長江口海戰(zhàn),皇帝朱由檢對楊鴻章虛張聲勢打草驚蛇的做法大加贊賞,對上海城外的及時增援和戰(zhàn)果也感到意外。總之一句話,皇上很開心,朝中大臣們很期待楊鴻章有所作為!而在孫承宗等人看來這楊鴻章早就簡在帝心了。然后來到直隸后三戰(zhàn)三捷。朝廷為表彰楊鴻章以往的功勞,授楊鴻章為從五品武略將軍,著孫承宗、楊鴻章等人立即組建高陽守備營,由楊鴻章統(tǒng)帥就地組織抵抗建奴,牽制建奴。其余各級將官由孫承宗酌情選拔后報備朝廷。
對于這個早就期待而且也是預料之中的決定,高陽上下一片歡騰,總算這支主要是民壯組成的隊伍正式成軍。而且楊鴻章也因為前幾次殲滅清軍騎兵被朝廷賞識也算是安撫了楊鴻章手下人。
相對而言高陽知縣王樂年則升為兵科給事中只能是略微有褒獎,當然比起高陽一個小縣城,王樂年的新差遣是可以經(jīng)常參與朝議見到皇上的,暫時留任高陽協(xié)同作戰(zhàn),待戰(zhàn)事結(jié)束后入京。
毫無疑問,除了楊鴻章外,孫承宗的重新起復和王樂年的升官都和楊鴻章等人來到直隸后那一千多顆清兵人頭有關(guān)。楊鴻章也沒想到自己瞎打瞎鬧還能讓孫承宗重新入閣。想到孫承宗即將離開高陽,只要是進入了北京城就相對安全,即使將來再出京城也是有重兵保護的,大明的歷史因為自己這只蝴蝶的到來而終于有所改變楊鴻章暫時松了一口氣。
向思問沒有出現(xiàn)在現(xiàn)場,而是躲在看熱鬧的人群中,和幾位當事人比起來他更加的緊張。幸好圣旨里也沒有提及他,說明孫承宗與王樂年都是厚道人,并沒有將河間失守以及向思問人在高陽的事情上報朝廷。朝廷使者的到來對于孫承宗、王樂年甚至向思問來說都是好消息。但是對于楊鴻章來說只能是喜憂參半。自己能夠有一官半職也能將自己手下掌握的兵器、戰(zhàn)馬合法化。但京城周邊的戰(zhàn)事,顯然不容樂觀。一個多爾袞就讓盧象升、高起潛頭疼不已,若是岳托南歸……事實上隨著戰(zhàn)事的焦灼,岳托與多爾袞會師是必然的。而高陽則是岳托行軍的必然路線!
其實無論是從圣旨內(nèi)容還是從孫承宗的即將離開,都為楊鴻章暫時離開高陽轉(zhuǎn)戰(zhàn)他處了機會。因為孫承宗的離開必定會動搖高陽上下死守到底的決心,尤其是文官王樂年。而圣旨上也只是要求楊鴻章組織軍隊抵抗、牽制!沒說過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