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北京城的大佬們為楊鴻章的所作所為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楊鴻章本人在大同也沒有閑著,因為有情報第一時間送回了大同,所以他就讓夏冬偉選派精銳連夜將三千蒙古騎兵的腦袋割下來送往 京城。
和楊鴻章預料的差不多,功過相抵。楊家軍損失了一千五百精銳,但是收獲了上百萬的戰備物資,尤其是堆積如山的糧食也讓楊鴻章有了信心,立即開始在大同募集新兵,條件和第一次在陽高的時候差不多,不過這一次戶籍更加寬松,只要是漢人不管是當地百姓還是逃難來此的都可以加入新軍。
大明朝不缺人,楊鴻章不缺糧食,現在楊家軍缺口最大的就是武器。雖然檢查站扣留的物資中有大量的生鐵,渾源州的煤礦也開始了生產,但是要將這些轉變成為長槍和燧發槍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長槍兵用的長槍還好一些,基本上能干一點的鐵匠在老師傅的指導下幾天功夫下來就能量產,但是燧發槍,除了馬漢等幾個人,也就是楊鴻章從陳新甲哪里要來的二十人還算有點真本事,但是即便如此,每人每個月也就生產五六支合格的燧發槍。一個月下來也就一百二十支左右,這對于將近三萬人的新軍來說確實太少了。
原來在天津招募的鐵匠經過馬漢等人將近兩年的手把手的教授也終于能夠獨立完成燧發槍的制作了,但是加起來也不過二十人左右。而火炮的制作就更慘,基本上現在是全員上陣也不過是一個月兩門火炮,到今天為止大同鎮的總兵府總共也就庫存了不到十門火炮。
現在就算加班加點日夜不停的生產,在冬天來臨之前,楊鴻章最多還能武裝五百騎兵和一個炮兵營。蒙古人上一次僅僅出動了一萬騎兵就讓大同損失了一千五百精銳,這還不包括受傷的,盡管楊鴻章已經在楊家軍中實行軍醫制度,并且利用石膏對手腳或者胸背的刀箭傷害進行治療,但是這個時代沒有消炎藥,估計在這個時代的戰場受傷嚴重的至少三成會陸續死去,還有至少三成可能會留下后遺癥。
所以為了為自己爭取時間,他準備主動出擊,將現在楊家軍所有的騎兵集中在一起進行一次突襲,蒙古人幾個部落的人聚集在一起看起來嚇人,但是平時其實他們部落之間也是有摩擦的,只要動作迅速必定能夠將他們個個擊破。
不過在此之前楊鴻章需要解決騎兵的干糧問題,千里奔襲不可能帶著糧草。這一此輔兵營總算成為了主角,因為隨著那些原本在種山坡上的玉麥和紅薯的成熟,也到了收獲的季節。大量的玉麥被運送到大同城出售以換取銀兩。而那些不被重視的紅薯被集中起來在楊鴻章的親自培訓下開始制作紅薯糖,當看似黑乎乎的紅薯湯終于熬制出來的時候輔兵營的將士們都十分激動,又大膽的嘗了一口發現確實比較好吃之后一口斷定這紅薯糖要是運送到江南出一定比江南的絲綢茶葉還要暢銷。
不過楊鴻章卻搖搖頭,他可是沒興趣販賣紅薯糖,而是給騎兵做干糧準備的。接下來自然就是制作爆米花。
當爆米花和紅薯糖在一起混合然后趁熱被壓制在一個個模板模具里面壓成四四方方的爆米花糖塊的時候,所有人都傻眼了,因為這口感實在太好了,而按照楊鴻章的說法這東西只要不受潮保存幾個月沒問題,然后這還沒完,因為楊鴻章又要求將原本有兩尺見方的糖塊切成一塊塊手指厚保障大小的糖塊的時候,所有人才明白,這樣騎兵每人身上帶傷幾十塊,一天吃上幾塊就夠了。
然后輔兵營足足半個月都在趕制這種奇怪的爆米糖。
大約一個月后,楊鴻章終于決定要出發了,這一次除了給每個步兵營留下一部分騎兵外,所有的騎兵全部在陽高集合,不過在出發之前夏冬偉和楊勝卻變成了多嘴婆。
“大帥,你身系三軍,這種小事就讓我去吧。” 夏冬偉的一個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