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妃心思歹毒,故意唆使公主和太子兩方較量,以便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王瑾見皇爺額前青筋暴起,不由在心底嘆了一口氣,接過小太監手中的茶奉上,寬慰道:“愚民無知,什么獵奇便傳什么。唐宗宋祖不愛聽,只愛聽些真真假假的風流韻事,皇爺又何必耿耿于懷。”
朱瞻基喘了一口氣,接過茶水一飲而盡,道:“抓!都給朕抓起來!朕看這些并非空穴來風,恐怕是又有人刻意指使!”
他心中的第一答案自然是孫家,畢竟孫家有前科,但自從被趕回鄒平,孫家一直以來都安安生生的,如何再傳謠言呢?
王瑾也知道這一點,因此勸說道:“錦衣衛抓人,百姓面上不說,私底下只會傳得更厲害。”
人人都有好奇心,更不用說這謠言本就是正反都有“理”——沒抓人就說明皇爺默認他們所傳的都是真相,抓了人就說明皇爺心虛想要捂嘴。
就算是皇帝,那也堵不住天下人的嘴,為這些事費神實在是不值當。
朱瞻基何嘗不明白這一點,抬手揉著太陽穴,道:“政務本就繁忙,還有人給朕添堵……”他自覺精神不濟,便讓太監奉上劉淵然所煉丹藥。
如今雖然有內閣和司禮監,但這些也都要皇帝過目,朱瞻基自不會偷懶,只是偶爾提神的時候才吃上一粒,今日若非被這些流言氣急,朱瞻基也不會突然服丹藥。
王瑾思索片刻,還是開口道:“皇爺,與其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皇爺是萬民表率,唯有天子之身才能正本清源,肅清謠言。”
朱瞻基沉思片刻,微微挑眉,沉思道:“有些道理……”
王瑾見他已經有所決斷,便也不再多言。
他們這些宮人,說話點到為止即可,一定要少說多做、謹防多說多錯。
朱瞻基思索片刻,道:“端午那日,擺駕文華殿,命楊士奇等人接駕,朕要親自為太子選定未來的老師。”他說到這里語氣一頓,補充道:“之后也告知太后和皇后,讓太子與公主隨行。”
朱瞻基雖然未說明公主是誰,但王瑾怎會不知,立刻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