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難了大哥。”
“不難呀,這難啥呀?”
“大哥您總說的境遇是啥意思啊?”
“你可以理解為環境與遭遇。”
“大哥你能不能簡單的給我講一下啥叫境隨心轉啊?”
男孩燒了一壺水,又泡了杯茶,回復道;“好啊,哈哈哈。”
“謝謝大哥,大哥你真是太好了。”
“哈哈,行了別溜須了啊,我給你簡單點講。”
“好嘞。”
“一個有錢人住了一個很普通的酒店,那么他會感覺這個環境非常的不好,看哪感覺哪低級,看哪感覺哪很差。
但是換了一個沒什么錢的人,第一次來住這家酒店時,他看什么都新奇,看什么都感覺好,甚至就連洗手間里給準備好的一次性洗漱用品都覺得很高級。
環境還是那個環境,那這個環境是好是壞呢?”
“這個,這個跟這兩個人的認知有關系吧?”
“對,相同環境下,產生了不同的感受與想法,那么不代表這個環境的好壞,只因人而異,兩種認知在相同環境下會產生不同的心靈感受,也就是說,境的好壞與所處環境關系并不大,或者說其實是跟自己的認知有著實際性的關系。
比如我從未吃過冰淇淋,當第一次吃的時候,我感覺這個冰欺凌是那樣的好吃,比我以往吃過的雪糕要好得多。
而你總是吃冰淇淋,你感覺這個冰欺凌其實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太普通不過了。
這個冰欺凌同樣也沒變,而我們卻有著不同的感受與理解,所以結果也就不會相同。”
“大哥,這個道理我懂,但是我不知道應該如何轉啊?”
“很簡單嘛,改變自己以往的習慣性認知,比如你每次吃冰淇淋的時候,都當成是自己第一次吃,雖然心里知道已經吃過很多次,但是你總當成第一次那就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觸。
“大哥,那如果把這種狀態放在人身上呢?”
“同樣是一回事兒,就比如你的朋友中,有一些人最開始你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就感覺這個人很好,但是在之后的某一天里,他說了什么話,或者做了一件什么事兒,令你感覺之前的你想錯了,你認為他這個人其實并不好。
但是沒多久后,你發現這個人說的那些話和做的事兒,都是為了你好,你又覺得他超級好。
又過去幾個月,你從另一個人口中得知,你的這個朋友那樣做其實并不是為了你,而是為了他自己,于是你對他的感官再次扭轉。
那么這個人同樣沒變,一直都是你在根據他的一些行為,利用以往的認知習慣去本能的分析利弊,這個結果是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
“這個,這不正確吧?”
“哈哈哈,無關正不正確,你在本能的用利弊角度去看這個人時,對你有利時自然覺得這個人很好,對你有弊時也會感覺他不好,這都是習慣。”
“那怎樣才能不受這種認知習慣控制呢?”
“你只需把心收回來,無需關心他人的好壞,只做好自己便可,感覺誰好時沒必要去攀附,因為別人有再多的錢跟你其實沒啥太大關系,感覺別人不好時咱也不去踩上一腳,因為他過得好不好同樣跟你沒有雞毛關系。
你能做的就是遇見什么人都坦然相處,不羨慕他人的奢靡,也不嘲笑別人的不堪,這才能把心放正了。
要不然那就來吧,自己會隨著外部的境遇不停流轉,看多了有錢人的生活,你就會感覺以往所過的日子都是尼瑪的狗血不堪,哪怕明知道自己沒什么錢,同樣也會看不上那些有著三萬五萬存款的普通人。這會令你驕傲自大看不清眼前的自己。
反之,身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