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在支走了魏家兄弟后,張義終于找到胡理,把那包偷來的草藥交給對方。
“老胡,你看看這副藥是干什么的。”
胡理滿臉疑惑的接過藥包,先把里面的草藥一一做了甄別,這才眉頭蹙起陷入沉思。
張義也不催促,只坐在旁邊耐心等待。
良久,胡理突然一拍額頭:“想起來了!”
“怎么說?”張義連忙看向對方。
“東翁,學生倒是知道一個方子,名曰《還少散》。據傳說是道家文昌帝君在飛升之時,給家人留下的方子。據說服用此方,五日有力,十日眼明,半月筋骨盛,二十日精神奕,一月夜思飲,平補性溫,百無所忌,久服牢齒,身輕目明難老,百病俱除。”
胡理根據記憶,將藥效背誦一遍。
張義眨了眨眼睛,聽對方這意思,這副方子還真是治病的。不僅如此,似乎還有著滋養身體的功效。
“老胡,你再看看,可別看錯了。”
“啊?哦,哦。容學生再看看,再看看。”
胡理一時摸不清對方的意思,又仔仔細細把每種藥材拿在眼前打量。
一盞茶后,他終于放下最后一種藥材,對張義篤定說道:“東翁,這就是還少散無疑了。”
張義撓了撓后腦勺,這不是見鬼了嗎?難道,之前自己所有的判斷都是錯的?
“東翁,怎么了?”胡理等了半天,不見張義說話,就主動開口詢問。
張義思忖片刻,就把心中猜想,一五一十講述了一遍。
臨了,這才說道:“老胡,你也給分析分析。到底是我判斷錯了,還是其中有什么隱秘是我沒發現的。”
胡理聞言,點了點頭:“容學生想想,容學生想想。”
說完,他就倒背雙手在房間里來回踱步,還不時的來到桌前,在藥包里來回翻弄。
張義索性順勢坐下,靜靜等待對方給出結果。
足足過了半炷香,胡理才像想起什么似的,幾步來到桌前,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那包藥材。
片刻后,胡理臉上一喜,抬頭看向張義:“東翁,假如那人真起了歹心,想害什么人的話,這些藥材倒也足夠了。”
“哦?怎么說?”張義雙眼緊盯對方。
“東翁,凡是行醫開方,都講究一個君臣佐使。針對病因或主癥的主要藥物為君,輔助主藥發揮作用的藥物為臣,治療兼癥或消除主藥副作用的藥物為佐,引藥直達病所或起調和諸藥作用的藥物為使。”
說到用藥,胡理侃侃而談。
張義點了點頭,示意對方繼續說下去。
胡理拿起其中兩味藥材:“東翁,這兩味就是君藥,有滋腎補脾之效。可如果將用量調換一下。”
說著,他又指了下另外幾種藥材:“如果把這四味藥材的劑量增大,繼而反客為主,當做君藥使用。您說會怎么樣?”
張義雖然不懂藥理藥效,不過也從對方話語里聽出一些端倪。
好在胡理沒有讓他等太長時間,主動介紹:“會透支病人元陽!這也應了剛才您說的,那位用過藥以后,龍精虎猛,仿佛年輕了不止二十歲。可等藥勁一過,就會變得萎靡不振。”
“靠!”張義聽了對方分析,驚的長身而起。
他又在腦海中仔細回想一遍,熬藥的當天,似乎有幾味藥用量極大,足足是其他藥材的一倍不止。
沒藏訛龐還真是花費了一番心思啊,害怕自己的計策敗露,不選擇改變配方,而是在添減用量上下功夫。而且,送進宮里的都是藥粉,其中的用量根本無從分辨。這樣,就算事情敗露,他也可保安穩無憂。
念及此處,張義不禁感慨萬千,不愧是史書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