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丘是胃經的郄穴,善于治療急性胃脘痛。針刺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用適當的針刺手法,如提插補瀉、捻轉補瀉等,留針一段時間,一般為 20 - 30 分鐘。許多患者在接受針灸治療后,胃痙攣疼痛能夠得到明顯緩解,且針灸治療相對安全,副作用較小,但需要由專業的針灸醫師進行操作。
(二)推拿按摩
1. 腹部按摩
患者可仰臥位,按摩者將雙手搓熱后,放在患者腹部,以肚臍為中心,按照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力度適中,每次按摩 10 - 15 分鐘,每日可進行多次。這種按摩方法能夠促進胃腸蠕動,改善胃部血液循環,緩解胃痙攣引起的疼痛和不適。按摩過程中可適當增加一些揉法、按法,如按揉中脘、天樞等穴位,增強按摩效果。
2. 穴位點按
除了腹部穴位外,還可點按合谷、足三里等穴位。合谷穴具有疏風解表、行氣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點按合谷穴對緩解疼痛有一定幫助。按摩者用拇指指腹按壓穴位,力度以患者感到酸脹為宜,每個穴位點按 1 - 2 分鐘,交替進行。
(三)中藥治療
1. 辨證論治
中醫根據患者的癥狀、體征、舌象、脈象等進行辨證分型,常見的證型有寒邪客胃、飲食停滯、肝氣犯胃、脾胃虛寒等。對于寒邪客胃型,治以散寒止痛,常用良附丸加減;飲食停滯型則以消食導滯、和胃止痛為主,可選用保和丸;肝氣犯胃型采用疏肝理氣、和胃止痛之法,如柴胡疏肝散;脾胃虛寒型予以溫中健脾、和胃止痛,常用黃芪建中湯等。通過精準的辨證論治,使用相應的中藥方劑進行個體化治療,能夠從根本上調理患者的脾胃功能,減少胃痙攣的發作。
2. 中成藥
如氣滯胃痛顆粒、胃蘇顆粒等。氣滯胃痛顆粒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功效,適用于肝郁氣滯、胸痞脹滿、胃脘疼痛等癥狀;胃蘇顆粒能理氣消脹、和胃止痛,對于胃脘脹痛、竄及兩脅等有較好療效。中成藥服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但在使用時也需根據中醫辨證原則合理選用,避免盲目用藥。
六、其他輔助治療
(一)心理治療
對于因精神壓力、焦慮、抑郁等心理因素導致胃痙攣發作頻繁的患者,心理治療尤為重要。認知行為療法可幫助患者認識到情緒與胃部癥狀之間的關系,調整不良認知模式,改變應對壓力的方式。放松訓練,如深呼吸訓練、漸進性肌肉松弛訓練、冥想等,能夠減輕患者的身體緊張程度,緩解焦慮情緒,從而減少胃痙攣的發作。例如,患者在工作壓力大時,通過每天進行 15 - 20 分鐘的深呼吸訓練或冥想練習,可有效預防胃痙攣的發生。
(二)物理治療
1. 中頻電療
利用中頻電流作用于胃部區域,能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胃平滑肌痙攣,減輕疼痛。中頻電療的電流頻率和波形可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和病情進行調整,一般每周進行 3 - 5 次,每次 20 - 30 分鐘。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可能會感覺到局部有輕微的麻、脹、顫動感,這是正常的治療反應。
2. 紅外線照射
通過紅外線的熱效應,使胃部組織溫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緩解胃痙攣。紅外線照射一般距離皮膚 30 - 50 厘米,每次照射 15 - 20 分鐘,每日 1 - 2 次。照射時要注意避免燙傷皮膚,尤其是對于感覺減退的患者更要謹慎操作。
七、結論
胃痙攣的治療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采取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一般治療中的休息、保暖和姿勢調整能夠及時緩解患者的不適;飲食調整從源頭減少對胃部的刺激并提供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