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高公眾對寵物咬傷應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減少因寵物咬傷帶來的不良后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后面精彩內容!
一、引言
隨著寵物飼養數量的不斷攀升,寵物與人的接觸日益頻繁,寵物咬傷事件也時有發生。無論是犬類、貓類還是其他寵物,其咬傷都可能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從局部傷口感染到嚴重的疾病傳播。了解寵物咬傷后的緊急處理與治療方法,能夠在關鍵時刻保護自己和他人免受更嚴重的傷害。
二、寵物咬傷的緊急處理
(一)傷口初步評估
在被寵物咬傷后,首先應迅速對傷口進行初步評估。觀察傷口的大小、深度、出血情況以及是否有異物殘留。如果傷口較小且出血輕微,可在簡單清潔后直接進行后續處理;若傷口較大、較深或出血嚴重,應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并準備前往醫院進一步處理。例如,若被狗咬傷腿部,傷口深度超過 1 厘米且大量出血,需高度重視。
(二)傷口清洗
傷口清洗是寵物咬傷緊急處理的關鍵步驟。應盡快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沖洗傷口,沖洗時間至少 15 分鐘。清水可以沖掉傷口表面的污垢、細菌和病毒,肥皂水則能進一步起到清潔和殺菌作用。對于較深的傷口,可用注射器或沖洗器將水深入傷口內部進行沖洗,但要注意避免過度用力造成組織損傷。例如,被貓咬傷手部,即使傷口看起來較小,也應認真沖洗,確保將可能存在的病菌清除。
(三)止血
如果傷口出血較多,可采用直接壓迫止血法。用干凈的紗布、毛巾或衣物等按壓在傷口上,保持一定壓力,一般數分鐘后出血可逐漸停止。如果傷口位于四肢,可將受傷肢體抬高,高于心臟水平,以減少血液流向傷口,增強止血效果。但如果傷口有較大血管破裂或經過長時間壓迫仍無法止血,應立即就醫,可能需要采取縫合、結扎血管等專業止血措施。比如被大型犬咬傷上臂且動脈血管受損時,簡單壓迫可能難以止血。
(四)傷口包扎
在傷口清洗和止血后,可進行適當的包扎。選用干凈、無菌的紗布或繃帶,包扎時不宜過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但也不能過松,防止紗布脫落。包扎的目的主要是保護傷口,避免再次污染。若傷口情況較為嚴重,在包扎后應盡快送往醫院,讓醫生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和評估。例如,被倉鼠咬傷手指后,包扎時要注意觀察手指末端的血液循環情況。
三、不同類型寵物咬傷的治療
(一)犬類咬傷
1. 狂犬病預防:犬是狂犬病的主要傳播源之一。被犬咬傷后,應立即評估犬只的狂犬病疫苗接種情況。如果咬人的犬只無法確定是否接種疫苗或為流浪犬,傷者應盡快接種狂犬病疫苗。一般在咬傷后的第 0、3、7、14 和 28 天各注射一針。對于嚴重咬傷,如傷口靠近頭部、面部或多處咬傷,還需在傷口周圍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增強免疫效果。例如,被未免疫的流浪狗咬傷面部,必須及時接種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因為狂犬病一旦發病,死亡率幾乎 100%。
2. 傷口感染處理:犬口腔內細菌眾多,咬傷后易引發感染。醫生會對傷口進行徹底的清創,去除壞死組織和異物,然后根據傷口情況決定是否縫合。如果傷口較淺且清潔,可進行一期縫合;若傷口較深、污染嚴重,則一般不縫合,以利于引流,防止感染加重。同時,會給予抗生素治療,常用的有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等,根據傷口培養和藥敏結果可調整抗生素種類。例如,被犬咬傷臀部,傷口較深且有泥土污染,清創后敞開傷口,靜脈滴注頭孢曲松鈉預防感染。
(二)貓類咬傷
1. 貓抓病預防與治療:貓抓傷或咬傷可能傳播貓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