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的對外策略,屬于國運之爭。
即便他們想保持安穩,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也不會允許。
大魏皇帝吸取了大康失國的經驗,準備在國力強大時,盡力削弱周邊的鄰國。
但大虞、大楚、南梁這些國家,也不是好糊弄的。
他們一樣有自己的國策,絕不會輕易放大魏的魏武卒、四威四武營,縱橫他國。
因此,大魏開國以來越發武壯,周邊鄰國對他的封鎖也越來越大。
現在更是隱隱形成三國互通、共防大魏的態勢,使大魏君臣異常惱火。
“虞國重士族、號稱與士族共治天下,其文風興盛、武德頹廢。
加之開國已有三百二十余年,老態盡顯、朝政疲敝,早晚內外交困、國運崩殂。”
“楚國崇信貴胄,國內之土盡數分封宗室貴族,內部大小紛爭不斷、刀戈不休。
但也因此養出了數支強軍,若威懾壓制,倒也無礙;若兵入其國,卻會逼他們攜手作戰、共拒強敵。”
說到此處大魏皇帝停頓了一下,實際上楚國并沒有他說的那么不堪,反而是一個真正的強敵。
概因楚國各地封君看似在不斷內耗,但耗得是誰的命,成的是誰的功,可就不好說了。
大魏暗探時常密報,楚國境內開智妖魔眾多,整編入軍、兇蠻善戰。
因此,即便周邊鄰國皆不干涉,大魏皇帝也不會選擇與楚國硬拼。
他準備懷柔防范,尋找機會讓楚人百姓掌握靈武,進而內外合擊顛覆其封君體系。
選這條路最好的辦法就是和親,大魏公主與楚國儲君的子嗣何其貴重,自然能獲得封地與秘境。
那時有兩國皇室血脈的孩子,將組建自己的武者衛隊,從而合理合法的將靈武擴散到百姓人家。
“楚國雖亂尚堅,當以長久謀之。”
“至于南梁,倒是可惜了,其開國時尚有血勇,現在卻崇佛興廟、心氣已無。
他們雖稱與楚交惡,想與我大魏結盟互助,但孤實難信任他們。
其色厲膽薄,真有國戰時恐隨風而倒,或堅守不出。”
大魏皇帝如此一說,一眾朝臣與十三位各州都督,便明白了今年的國策方向。
總的來說就是安撫楚國這塊硬骨頭,拉攏據守天險的墻頭草南梁,主攻武力衰弱、盡顯老態的虞國。
如此朝臣們也不用爭論了,后續就看主管外交的九卿大鴻臚,是否能促成國策了。
“陛下之意臣已盡明,宴后必督促鴻臚寺官吏盡快出使梁楚二國。”
九卿大鴻臚是一位清瘦老者,雖服用靈藥、但只納氣養身并不習練武藝,是一位真正的文官。
卻沒想到,在尚武的大魏執行國策時,還需這些文士先行梳理外交。
等大鴻臚表態后,新元國宴便進入了較為輕松的環節,不再說什么國朝軍事了,而是改說各州風情。
這場國宴讓周元見識到了大魏這輛戰車如何行駛,周邊鄰國的基本狀態。
不過這些話也不能全信,大魏將士對本國有天然濾鏡,自然看周邊鄰國皆是問題。
或許戰事一開,虞國沒有想象中的衰弱,梁楚二國也不會按照大魏的期望做出回應。
好在這些軍國大事,距離大魏百姓很遠,等大魏要抽調百姓參戰時,多半也就無力再戰了。
隨著國宴氛圍的轉變,各州都督主動講起了一些本州趣事,愉悅皇帝、活躍氣氛。
其中周元被再次提起,而且成為了懷州都督口中的運盛之人。
“不想你這少年郎入營三月,便連續遭遇陰鬼秘境、水匪秘境,端是氣運深厚。
太祝何在,快來測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