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清朝康熙皇帝下江南時,路過馬廟境內一村莊,已是半夜三更,村民幾乎都關門睡覺了,只有莊東頭的一戶農家還亮著燈,騎著白馬的康熙帝就命隨從叫開了那戶人家的門,熱情好客的農家就讓康熙皇帝入住在家里,女主人為他熬了一碗小米粥,康熙帝吃后稱是人間美味,從此金谷成為貢品御米,為皇家享用。金谷米的產地也因康熙皇帝當時騎著一匹白馬而被命名為白馬坡。值國慶十周年時,周總理曾用金谷米招待外賓,備受青睞。金谷米被公認為純綠色食品,營養豐富,是滋補佳品。
1985年金谷米被編入《山東農業名產》,同年選入《中國土特產大全》,為洪州市的八大特產之一。
看著網上的有關資料,孝文是心潮起伏,浮想聯翩。緡城縣農業的騰飛找到了了一個很好的支點。一直到深夜,楚孝文屋里的燈都亮著,楚孝文查閱了很多資料,還進行了更加廣泛深入的思考,楚孝文要在緡城下一盤大棋……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隨后的十多天,楚孝文又去了緡城周邊的司馬、霄云、卜集、化雨等鄉鎮,對緡城下面鄉鎮的人文、經濟、物產、交通等各方面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調研了解。對緡城大地越了解,楚孝文心中的把握就越大,越是胸有成竹,信心百倍。
但無論是楚孝文自己對緡城未來的發展有多么強大的自信心,但在緡城縣的廣大干部中間,楚孝文卻得到了一個“不務正業”的名頭。原因就是楚書記來緡城上任已經兩個多月了,既沒有召開全縣領導干部大會,就自己對緡城的發展提出綱領性文件,也沒有詳細闡述自己的施政方略和工作方向,讓全縣干部隊伍對楚孝文從滿懷期待到現在幾乎是冷眼旁觀。也沒有對全縣的領導干部進行任何必要的調整。因為調整人事,可以讓自己喜歡的人,欣賞的人,與自己發展思路一致的人放在重要的位置,才能更加迅速徹底的推行自己工作思路和施政方略。
楚孝文書記到任緡城縣的兩個月時間里,雖然中間有春節假期,但這些日子,楚書記就知道下地去農村看麥苗兒的生長,從沒有干過正經的工作。沒有關注全縣經濟發展,沒有過問干部隊伍建設,也沒有去大企業調研參觀,甚至沒有認真聽取一些重要崗位領導的工作匯報。
楚孝文年輕,工作有思路,有方法,更有闖勁。無論是祥城縣委常委,還是洪州市團委書記,以及后來的洪州市教育局局長,都做出了不菲成績。緡城縣的普通干部對于楚孝文任職緡城縣委書記,還是充滿了期待的!近幾年緡城縣的主要領導,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權利斗爭上,嚴重遲滯了緡城經濟的發展,當大家知道楚孝文來緡城擔任一把手的時候,對于緡城縣的普通干部都是滿懷希望,期待著楚書記帶領緡城人民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帶領緡城人民早日致富奔向小康。
但是看楚書記來到緡城后的工作重心完全放到了農村、農民、農業這個第一產業上面,確實冷了不少緡城干部隊伍的心。因為大家都知道,現在的領導都把工作重心放到工業上,只有一個地方的工業迅速發展了,才能帶動一個地方的經濟實現騰飛!楚孝文書記就沒有關注緡城的工業,而是一心撲在農業的發展,這樣怎么可能帶動緡城經濟發展?是不是楚孝文的目光和思路出現了問題?還是“江郎才盡”不會擔任一個縣的一把手,不敢拍板做主了?又或者是楚孝文私心太重,害怕緡城經濟發展過快,把自己的老家祥城經濟發展的風頭壓過去了!在家鄉父老鄉親口中落下一個不好的罵名!
剛剛上任不久的楚孝文書記,給緡城人民留下的第一印象很不好,負面的傳聞更是越來越多,逐漸“不務正業”的名聲傳遍了緡城大街小巷。
在緡城縣街頭風傳新來的楚孝文書記不務正業的說法時,那些負面的傳聞肯定也傳到了吳波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