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559【朝天闕】
大齊建武十五年,三月二十四。
兩路齊軍同時向雍丘城進發。
京營虎威軍和長威軍、靖州清徐軍和河陽軍、厲冰雪率領的飛羽軍騎兵,從白馬關出發北上,在距離雍丘還有六七里地的時候轉向東北,與東路軍匯合。
蕭望之則領淮州鎮北軍、廣陵軍、泰興軍、江華軍、靖州安平軍和定州定北軍趕到預定位置。
兩路齊軍在雍丘東南方向數里外扎營立寨,營地延綿旌旗招展,聲勢浩大威武雄壯。
齊軍擁戰兵十一萬七千余人,若是算上輔兵和后方轉運糧草的民夫足有二十余萬人。
這段時間齊景游騎你來我往,斗得極其激烈,小規模數十人的廝殺便發生過幾十次,雙方互有勝負,并且無法隔絕對方對戰場情況的探查。
齊軍出兵之時,景軍游騎便已察覺,很快就將情報告知中軍。
眼下雍丘城內有景軍兩萬步卒,城北大營則駐扎著四萬余步卒和兩萬余騎兵,單論兵力其實只是稍遜齊軍,完全有正面決戰的實力,這也是景帝那道圣旨能夠得到滿朝公卿支持的根源。
若是換做十多年前,景軍和兵力差距不大的齊軍在野外相遇,壓根不需要景帝特地頒下一道圣旨,朝中武勛便會鼓噪著掃清敵軍,而領兵大將更會主動出擊防止敵軍龜縮進防線之內。
時移世易,齊軍通過這幾年戰爭中的表現證明自己的實力。
蕭望之和厲天潤雖然還沒有在面對景軍時取得過決定國運的勝利,但是他們練兵的能力已經無需贅述,這幾年戰事中表現突出的軍隊,都是出自他們的麾下。
哪怕是陸沉當初震驚天下的奇襲河洛之戰,所率將士亦是淮州軍的精銳。
故而當齊軍主動進逼之時,景軍并無輕敵的心思,當然也有一些景軍將領建言慶聿恭,趁著齊軍立足未穩的時機出擊突襲,然而蕭望之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
齊軍數萬精銳突前遮蔽,余者在兩翼扎住陣腳,掩護后方的輔兵和民夫扎營立寨。
這一次齊軍的營寨不是那種簡易的類型,而是縱橫相連、外挖壕溝、設鹿角拒馬的大型營寨,可以從容應對景軍騎兵的沖擊。
一眾景軍大將聽完斥候的回報,便知道己方騎兵若是冒然突營,下場必然十分凄慘。
戰爭的烏云籠罩在天際之上,雍丘城東南面的平原上空氣仿佛凝滯一般。
千余騎施施然出現,在保證安全距離的前提下,貼近觀察著齊軍營地。
齊軍對此不為所動,只要對方這千余騎沒有威脅到齊軍的戰線,他們便保持著極大的克制和冷靜。畢竟古往今來的戰事中,這種小股精銳主動誘敵的情況屢見不鮮。
而且就算齊軍想吃掉這千余騎兵,除非是景軍的眼線瞬間消失,并且對方傻乎乎地停在原地不動,齊軍才有可能圍住機動性極高的景軍騎兵。
這千余騎兵中,慶聿恭赫然在內,他身邊就是四皇子阿里合海哥,周遭則是一眾景軍大將。
眾人沉默地觀察著遠方齊軍連綿數里的營地。
這樣的距離下很難看到細節,但是這些將領久經沙場,哪怕只是走馬觀花,也能看出齊軍營寨的嚴整與章法。
四皇子湊近問道:“王爺,齊軍此番會不會存在指揮混亂的問題?”
景軍這邊雖然同樣存在派系繁雜的問題,但是慶聿恭可以掌控大局,無論景帝的親信股肱蒲察還是撒改的心腹烏林答,都不敢違逆他的軍令。
縱然做不到如臂使指,至少可以保證令出一門。
而齊軍卻不同,先不說那十余萬兵馬來自三座都督府,光是主帥級別的人物就有蕭望之、厲天潤和陸沉,還有一個身為南齊首席軍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