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趙清和趙大丫她們,從今天起,又開始了割豬草的日子。
幾人也吃過早飯,早早地來到倉庫門口,領背簍和鐮刀了。
聽到圍在倉庫門口的人說,今天是交公糧的日子。
趙大丫提議道“不如我們看過熱鬧再走吧。今天交公糧,咱們不能去縣城湊熱鬧,只能在咱們村看看了?!?
趙二丫她們直接點頭同意了,她們也是很喜歡湊熱鬧的,更別說今天正好碰上了。
趙清看到這情況,也留了下來,她也沒見過怎么交公糧。
這會兒倉庫門口已經圍了不少人。
等大隊長到來時,村里的大部分人都來了。
大隊長后面,還有兩輛空著的牛車
大隊長來到倉庫側面,那里有一個比倉庫門小些的小門。
這是村里專門放糧食的地方。
讓管倉庫的趙爺爺拿出鑰匙,打開糧倉的門后。
大隊長一聲吆喝“都進來搬吧,放到牛車上,不過都別放太多。要是不行,咱們多跑一趟,別把咱們的牛累壞了?!?
“好嘞!”
十來個漢子進了糧倉,沒一會兒,一個個都扛著滿滿一麻袋的麥子出來,放到了牛車上。
圍觀的村民看著這一麻袋一麻袋的麥子,都被裝上牛車,都是眼含不舍。
那可是他們干了半年才種出來的糧食,他們吃的時候都舍不得吃白面,現在卻要拉走這么多。
趙清也是看得十分不舍,這些麥子雖然種的時候她沒有參與,可是收的時候她是全程參與的。
想想平時在家里吃的粗糧窩窩頭,喝的是清澈見底的糙米粥。
唉,果然不管哪個時代,苦的永遠是最下層的人。
正在想自己怎么就沒有穿到一個富貴人家的時候,被趙大丫扯著衣服給扯回了神。
“走啦,牛車已經裝滿了,大隊長要領著人去縣里交公糧了,我們也去山上割豬草吧?!壁w大丫看趙清回神了,說道。
趙清這才注意到,兩輛牛車已經裝滿。大隊長正指揮著趕牛的人掉頭呢。
而剛才裝車的十來個漢子,就跟在牛車的周圍。
那樣子像極了,是把裝滿了糧食的牛車糊在中間。
趙清看到這里,有些明白了,大隊長為什么找年輕力壯的漢子,跟著去縣城交公糧了。
這些漢子既能搬運糧食,又能對那些不懷好意的人,起到震懾的作用。
而且,如果她沒有看錯的話,那兩個新來的男知青也在隊伍里面。
這兩個男知青那個頭,比起村里這些北方漢子的個頭都不矮。
又因為是城里人,可能不缺吃的,氣色都比較好,這才被大隊長選到這個交公糧的隊伍里的吧。
而且,趙清看著其中一名男知青的背影。
她敢肯定,這位男知青肯定在軍營之類的地方訓練過。
那走路時不自覺挺直的腰背,邁動腳步時的大小,盡管他已經做了掩飾,但偶爾還是會不經意的流露出來。
這樣一個已經把軍姿鍛煉進骨子里的人,怎么會跑到鄉下來呢?
趙清已經知道的是,這個男知青叫做霍戰,京都人。
也是上次,分到他們第二小隊的男知青。
為人特別能干,自從學會插秧后,只有前兩天拿了八個工分,其余每天都是十個工分。
不管是大隊長,還是小隊長,就是特別喜歡挑知青們刺的大娘們,對著他那都是連聲的夸贊。
趙清這些天聽了許多關于霍戰的事。
什么別看他這個人雖然天天都冷著一張臉,一副不好相處的樣子。
但是為人特別有禮貌,一點也沒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