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詭異的氣氛下吃完了晚飯,李老太指使趙大丫和趙二丫刷鍋洗碗后。
轉頭對著趙清道“你去知青院叫霍知青去大隊部吧,我讓你大伯他們把麥子扛去那里?!?
趙清點頭,囑咐了句“這件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不然被哪個心眼不好的傳出去,還以為我們在投機倒把呢?!?
趙清說著,又意有所指的看了眼趙二丫道“霍知青也是看我嘴比較嚴,才愿意把這件事情交給我的?!?
說完,趙清就出了廚房。
大家看到趙清的眼神,瞬間明白了她的意思,她這是在回應趙二丫那句“霍知青為什么找你?”這句話呢。
李老太也明白了趙清的意思,對著家里人道“你們也都聽到了,這件事別給我宣揚出去了,這一斤麥子,我們就能掙一分錢,又不用拉到縣城去,多劃算的買賣,你們可別給我搞砸了,到時候我饒不了你們。”
出門走遠的趙清,還能聽到李老太訓人的聲音。
其實事情沒趙清說的那么嚴重,不管外面怎么樣,在甘田村都沒那么嚴重。
甘田村太偏僻了,來的人十分少,所以壓根不存在。趙清說的有人舉報投機倒把的事。
她只是覺得家里人都太口無遮攔了,什么事都往外說,借著這件事讓李老太給他們緊緊皮,別家里什么事都往外說。
特別是今天她打趙二丫的事,不能傳出去。她還需要趙三丫那個木訥少語的標簽,方便行事呢。
趙清很快來到知青院,知青院的位置,正好和趙清家的方向相反。
趙清家在村子的西頭,離山腳下比較近,而知青院在村子東頭,離村口比較近。
也幸虧現在是吃飯時間,趙清一路過來倒是沒有見到幾個人。
知青院是國家剛實行知青下鄉政策時,由縣里的公社統一撥款建成的。
向陽公社下面的每個大隊都有,那時說是國家統一讓每個公社建知青住所的政策。
撥下來的資金并不多,但建一個土坯房的院子,還是足夠的。
以這個知青院也是土坯墻,茅草頂建成的,但是看起來確結實多了。
而且村里當時不知道要來多少知青,所以劃出的院子面積還不小。
又因為是本村的村民建的,大家因為能掙到這份意想不到的錢,干活就十分賣力。
這座知青院建成后,是兩個小院子使用一個大門,當初就想到有男知青和女知青的,所以現在是男知青一個院子,女知青一個院子,住著十分方便。
而且兩邊都有六間房,就村里這幾個知青,那還不是想住哪都行。
趙清在知青院門口看到里面的情況,都像住進去了。
可是當初村長就因為村民想住進知青院,說過這個事,說是知青院是縣城公社讓建的,誰想住的話,就去公社找領導開個證明,就可以住進去了。
在趙三丫的記憶里,這件事當時就被村長壓了下去,畢竟沒人敢因為這件事,去縣城公社去找領導。
來到知青院的大門口往里看了看,并沒有看到院子里有人。
趙清只好沖著里面喊道“霍知青,霍知青在嗎?”
趙清這具身體的嗓子,平時正常說話時清脆嬌甜,喊起來還是很響亮,有穿透力的。
這不,趙清這一嗓子,就把知青院里的男女兩邊九個知青都喊了出來。
趙清看到這個情況,愣了愣,她也沒想到她的聲音喊起來這么響亮。她自從穿到這里后,為了模仿趙三丫的性子,平時說話都是故意小聲來著。
看到知青院里的人都看著自己,趙清只好沖著大家不好意思的一笑,對著已經往這邊走的霍戰道“霍知青,大隊長找你呢,讓我來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