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道玄,聞昊天欲在蟠桃大會上號令三教,心中憤懣其狂妄之舉,暗忖:
“此子果然自以為是,豈可妄想駕馭闡截乃至于整個道門?”
稍后,見廣成子領闡教群英離去,道玄心中沉思,若此時不作應對,未來只怕更加不可預測。
于是,待蟠桃大會余興退卻,決意與精衛一同離開天庭。
行至高峰之處,道玄隱身于云霧之間,靜待昊天動向。
精衛見祖師閉口不言,心中頓生疑慮,迫不及待問道:
“師祖,今日何故靜默?有何高見?”
道玄微微一笑,未作答復。
靜默中,歲月如梭,須臾間果見昊天自天庭匆匆而出,似欲往混沌之地,趕赴不明之所。
道玄心中暗嘆:
“此子果然去告狀,闡截兩教之怨,料想難以善了。
看來,天庭已隱隱迫近大劫,未來不可輕言。”
隨即,他便帶著精衛一同前行,潛伏于云海之間,靜待事態發展。
精衛雖不知師祖心中所慮,然見其神情凝重,暗自揣測:
“祖師如此沉思,必有深意,然終究未能知曉。”
時光柔和,待昊天遠去,云霧間漸顯清晰。
道玄將精衛喚至,低聲道:
“你可明了,天庭之事,今年來已變故重重,若無強者出手,恐至劫難。”
精衛聞言,心索惶惶,問道:
“師祖,但我等將何以應對?難道真可坐以待斃?”
道玄望天,眼神深邃,思緒如云。
“若我等欲平息這場風波,非但須得謀略,亦需人心。
現在的昊天,心之浮躁,終將誤事。”
他稍作停頓,繼續道:
“今欲研議此事,須設法對付即將來臨之劫難。”
精衛循言細想,心中決意:
“祖師言之不虛,然則弟子應如何助力?”
道玄略顯欣慰,便以指引之法告:
“你須修煉精進,若有機會,得并肩眾仙之力,方能將此道理貫徹。
記住,劫難于人,時而可逆。”
精衛心中振奮,明白自己乃是責任在肩。
遂問:“師祖,弟子定不負所托?”
道玄沉吟片刻,啟唇道:
“三教既存,流派各自立場,爾可借助眾人所需之道來切入。
應變之須在擇機而動,將大義聚于一處,方能凝聚人心。”
時間緩緩流逝,天邊漸露微光。
道玄看著遠方,語氣堅定:“大劫之中,我等自有應變之法,劫難雖難,然有我教徒相助,未必不能迎刃而解。”
且說另一邊,大禹經過無數年艱辛,憑借開山斧、定海神針,以及云鵬、袁赤、悟空等眾多仙神之助。
終于將治水之功圓滿成功,贏得萬世稱頌,功德無量。
時至某日,大禹望著波瀾壯闊的黃河,思緒萬千,心中感慨頗多,遂決定將開山斧留于黃河源頭。
此斧乃是歷經歲月洗禮之物,承載著他無盡的心血與希望。
大禹對著開山斧,鄭重其事地嘆道:
“爾既見證了我之不屈之志,愿爾化為功德之物,保佑后世江河安寧,長久流傳。”
言罷,他又將定海神針放于東海之中,朝大海深淵望去,滿目蔚藍,心緒如潮。
“定海神針乃吾所重,愿爾亦為江海之主,鎮守此方水域,萬物歸正。”
大禹將二物一無所有,后顧之憂去,直至平和。
而這期間,遠在一旁的道玄之三徒,袁赤與悟空,因助力大禹治水而功德大增,功力亦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