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杜亦熵的聲音響起,剛才還在輕聲交談的人們立刻安靜下來。盡管大家對許寧充滿了好奇甚至有些懷疑——他們原本猜測今天的講師可能是杜亦熵邀請的外部專家——但此刻
所有人都屏息以待,期待著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許寧看起來非常年輕,甚至比在座的許多研究生還要年輕一些。
“各位教導、師兄師姐們,下午好!”他開口說道,“根據杜教導的指示,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計算流體力學的知識,以及它在工程問題中的應用。”
這一開場白立刻讓人意識到,許寧還是一名組員。他稱呼所有人都是師兄師姐,說明他并不是資歷很深的研究生。
唐正林剛打開筆記本,聽到這話后眉頭一皺,隨即笑了笑。他知道杜亦熵做事一向嚴謹,所以猜測可能是信息傳遞過程中產生了誤會。
“大概只是個簡單的學習報告,卻被誤傳成了正式演講。”這么想著,唐正林合上了筆記本,但仍決定留下來聽聽看,畢竟還是要尊重院士的安排。
“在探討具體應用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些基礎理論。”許寧說著,令人意外地沒有立即開始電腦上的演示,而是拿起粉筆走向了黑板。
這次會議主要是針對他所在研究小組里的組員們研發的。即便是杜亦熵的研究團隊里,除了少數幾位像姚美玲或方爭那樣杰出的人才外,很多人對此領域還不夠熟悉。
如果直接跳到復雜的計算模型,對這些人來說就像是***一般,他們可能根本聽不懂,最后只能感嘆一番而無所得。正因如此,許寧打算從基礎知識講起。
然而,在注意到臺下坐著不少教授后,許寧心中閃過一絲猶豫。這些資深教導會不會覺得基礎理論太過枯燥?是否應該先展示自己的模擬技術呢?
不過,杜亦熵提到的一個詞給了他答案——“旁聽”。這意味著教導們只是作為觀察者參與進來,并非期待一場深入的技術研討會。于是,許寧堅定地繼續著他的講解,從最基礎的部分講起。
不論臺下坐了多少聽眾,除了小組成員外,其他人都是來旁聽的。這讓許寧堅定了按原計劃進行的決心。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