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與孫云扮成隨行侍衛,跟在永王身邊,一路從行宮去了行轅,行轅前已守滿了人,福伯高喊:“永王殿下駕到!”
話音落下,所有人三叩九拜嘴里高呼:“王爺千歲千歲千千歲。”
永王領著主要官員,以及以霍成趌為首的名士大儒,趙淑和孫云,福伯莫欽等人緩移腳步,慢行在夾道中央,福伯站在永王身邊,落后一步,更后面便是蒲扇、錦旗和寶傘在風中飄搖,號角聲,鑼鼓聲,聲聲震耳,場面莊嚴浩大,讓人不由得肅然起敬。
穿過鋪了地毯的街道,永王腳步穩健,舉止文雅,樣貌一等一的好,偶爾有膽大的百姓偷偷抬頭看一眼,頓被永王意氣風發的英姿折服,心想著,果然如同鄰居說得般,王爺好風采。
不算太長的街,趙淑覺得仿佛走了一生般漫長,她開心,高興,同時也驕傲,前世她的父王最后被褫奪爵位發配邊疆,更是死在發配的路上,現在不一樣了,她的父王是代天子巡視天下的天子親弟,萬民都認識的永王殿下,盛名在外的永王殿下。
與前世的不幸相比,好了太多,她長長舒了口氣,離勝利又進了一步。
此時她好想知道,那些欺他、辱他、輕他之人,在想些什么,不得而知。
不過她知曉,那些曾舉薦永王代天子巡視天下的大臣們,或是當初未曾死諫明德帝阻止永王代天子巡視天下的大臣們,這些人之中,有人此時定后悔不已。
但那又如何?他們自詡能左右天下大勢,自詡是社稷的筆手,是國朝的棟梁,絕對不敢自打嘴巴,就算再不愿意,也都會咬牙堅持下去,將永王的美名傳遍天下。
他們不敢去反駁,因為他們不想有污點,不想被指著鼻子罵佞臣,不想被后世子孫說成沒有風骨,不想被人說成巴結皇室,所以永王這美名,必須是名副其實的。
也定會有人無比有風骨的不與人同流合污,在千百年后,可能會有人為他歌功頌德,但身后的事,誰樂意管,誰管去,生前活得恣意便好,趙淑不會去管,說好話的是他們,說壞話的也是他們,圓的扁的,任憑他們說。
不管說成什么,無非便是政治需要,家聲需要,利益需要罷了,政治也好家聲也罷,她都不在乎,也管不了,她要的只是自己的父王有尊嚴的活著,便好。
永王行至早已安排好的座椅旁,輕甩蟒袍,轉過身,“宣圣旨。”
隨著他一聲令下,中書省的官員忙站出來宣讀讀了不知多少遍的圣旨,“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朕受命于天,御統六合,明德三十二年,海內升平環宇安泰,然朕亦常以古時三皇五帝諸賢君以自省……”
長長的圣旨,中書省的官員,足足念了半個時辰才堪堪念完,趙淑聽了好一會,總結得出,要義一,強調君權神授,要義二,明德帝以古時賢君為目標,執政極為認真努力,是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以及歌功頌德了一番太祖、高祖……
最主要的是,皇帝制曰,意味明德帝親筆撰寫的圣旨,而不是口述官員代筆。
聽到最后,趙淑膝蓋頭跪疼了,抬眸,恰好看到霍白川藏在行轅內靠前的二樓里,太子也在。
若不去注意,根本看不到他們,是霍白川故意露出馬腳讓她看的……
太子邊上李卓憤憤的看著霍白川,心下暗暗焦急,也不知大人可有收到他的信。
被李卓心中念叨到的衛廷司正看書信,“阿嚏。”打了個噴嚏。
邊上張昌和嚴責葎對視一眼,默默退了出去,大人的臉都黑成鍋底了,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兩人剛退出去,門還未關,衛廷司便道:“誰能給我說說,李卓寫了什么?”
張昌與嚴責葎對視一眼,硬著頭皮折身回來,嚴責葎畢竟憨,沒張昌機靈,秉著流血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