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我從幾家感光材料廠里尋來找去,覺得冀北的凱旋廠更能交流溝通,更有改革做事的氣度,又請教了陽光日報的記者,一起找上門去,不然他們也不會搭理我這么個西南小子,可如果能把國產膠卷做出來,保證價格在十元左右,搭配人民相機是不是就頂住了外國膠卷的市場攻擊?”
老領導皺緊眉:“不能禁止使用這些外國膠卷嗎?”
讓衛東搖頭:“沒有外國膠卷,我們甚至連學習提高生產彩卷的能力都沒有,改革自己,對外開放,就是學習先進經驗,提高我們自己,初期肯定會吃點虧,但堅持努力提高,總有一天會讓我們的各行各業,所有產品都在全世界站上巔峰,我堅定不移的相信這點,反過來抗拒這種開放,擔心初期的吃虧,就是閉關鎖國,鴉片戰爭的教訓還不夠嗎?”
理論這玩意兒吧,就是公說公有理,你有某位大佬的話語為佐證,他有那邊權威的定義為基礎,吵得不可開交的結果就是情緒上頭,愈發打死結。
不懂理論的讓衛東恰恰只擺事實,講案例。
且不說他對未來的信心,單這不到一年他的實踐就有足夠多案例了。
這么個偏遠山區地級市的老領導慢慢看著他:“小讓啊,你要把這種堅定不移貫穿你的一生。”
讓衛東當然點頭了,這不廢話嗎。
他親眼見證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