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動員到每個人。
但是到了宋朝,開始了基層鄉紳自治的模式。朝廷再也不能直接動員基層百姓,甚至收稅都要通過鄉紳來執行。這樣的朝廷,動員能力,比之秦漢唐,差得太多,特別是戰爭動員能力,更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明朝朱元璋的衛所制度,也是為了彌補皇權不下鄉的戰爭動員辦法,在明朝初期,這種衛所制度,很見成效。奈何時間一久,也糜爛不堪。
一個國家的動員能力,其實就是戰爭能力,在冷兵器時代,有真正的敵人在外的時候,這種能力,極其重要。
說一千道一萬,就是甘奇覺得大宋朝廷,或者說大宋的管理團隊,各種不專業。
要想改變這一點,顯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但是甘奇今日,就開始著手這個問題了,從小地方一點一點的來,一點一點的潛移默化。甘奇要做的,才是真正的救國救民,救國救民的辦法,不是具體的哪一件事,而是要重新對這個國家進行頂層設計。
只要頂層設計穩步推進,其他的事情,比如怎么強軍這一類的問題,也就更容易做成了。
好在,時間還足夠,這個大宋朝,亡國還有幾十年。
甘奇看著滿場云里霧里的人,一雙雙一臉不解的眼神,開始講課“預算之法,好比吏部,一年要發多少俸祿,每個品級有多少人,每個人發多少錢糧……又好比禁軍,有多少人,每個人發多少糧餉,預計需要購入多少新軍備……不能需要錢,就來要,朝廷有錢就給,沒錢就拖,一切都得按照計劃進行,朝廷更還要留有備用錢糧以應對突發事件……預算需要審核……如何審核……”
幾個時辰過去,天色漸晚,甘奇卻連預算這一個題目都沒有講完。
待得甘奇下課而走。
課堂之上這些學生,似乎都忘記了還要趕城門這件事情。
一個個喜出望外,有人彈冠而起,說道“甘先生終于開始說治國理政之道了,這就是治國理政之道,這就是真正的治國理政之道,幸甚,幸甚。”
“能聽甘先生如此高論大言,來日考場策論,還有何難?以往拜師治學,多學圣賢經典,何曾有人如此教導過策論之道?待得把甘先生預算決算之策學完,來日再考什么關于戶部的題目,我也能侃侃而談一番。”
卻也有人一臉茫然開口問道“諸位,我想問一問,甘先生今日這到底說的是什么啊?我怎么就一點也沒有聽明白呢?”
此話一出,立馬也有人附和“在下也是聽得云里霧里,甘先生所言之預算,在下倒是有不同見解,朝廷有錢,還哪里用得著花費人力物力如此預算來預算去?朝廷若是沒錢,預算來預算去,還不是拿不出錢?”
立馬有人鄙視一語“愚笨不足與謀,甘先生所言,就好比你居家過日子,有多少錢,就辦多少事。窮有窮的過法,富有富的過法,萬事皆有先有打算,才能井井有條,更能為長久計也。甚至也能把日子越過越好,越過越富。這才是預算之道。”
“敢問當面是何人?竟然能如此深入淺出來解釋甘先生之高論?”
“在下泉州蔡確,乃甘先生入室弟子,見過諸位。”
“甘先生入室弟子?來來來,快快這邊請,這邊請!”
“甘先生弟子在此,諸位快來見過,快來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