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示意他退下,他行禮后離去。
…………
這一晚,不知有多少人夜不能寐,好不容易捱到天亮,趕到應(yīng)天府看是否有人主動過來交稅,卻見應(yīng)天府門前人山人海,在看昨天的告示。
又有兩個(gè)衙役擠開人群,貼了一張告示。
“快念,上面寫什么?”有人嚷嚷,急得不行,人太多了,擠不到前頭。這是識字的,不識字的更著急,更迫切想知道上面寫什么。
靠告示近的人群中,有一人略略識字,看了告示,道“這是招募帳房先生的,條件是……”把上面列的條件念了一遍。
招募帳房先生?
要二十五到五十歲?
最少記過三年帳?
幾息沉默后,有人感概“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官府怎么用得著招募帳房?”
“用來查帳啊。”有人指指昨天的告示道“不是說帶帳冊交稅么?”
還真是。頓時(shí)議論聲四起,官府為了收稅,特地從民間招人,可見決心。
不少商賈聽著議論,再望向應(yīng)天府,只覺那里就是一張吞沒他們的大口。
…………
又一天過去,還是沒一人進(jìn)去交稅,戶部的官員焦急得不行,幾人悄悄商量后,來找周平,道“周大人,再這樣下去不行啊,沒辦法向楊閣老交差,又有違圣意。不如我等主動出擊,分別帶人去收。”
各州縣收田稅,一向是衙役上田頭收,哪有農(nóng)夫去衙門交稅?百姓有事還不敢進(jìn)衙門呢,哪敢進(jìn)衙門交稅?
“不行。”周平道“楊閣老特別交待,要商賈自己過來交稅。”
“唉!”
“怎么可能?”
“周大人,你就變通一下吧。”
幾個(gè)官員你一言我一語只是勸。
周平道“天色不早,今天就到這里,諸位大人先回去吧。”
“周大人,明天就是三天之期的最后一天了,若是一個(gè)銅板也沒收上來,我們面上無光啊。”一人從自身角度勸說。
周平淡定道“無妨。”你們以為上門收稅容易,那就大錯特錯了,上門收稅難如登天,不僅要看商賈的臉色,還有可能被這些人冷嘲熱譏,更有可能收不到銀子。
周平寒門出身,中舉二十年,終于熬到員外郎,卻沒想被派去向商賈收稅,幾天來跑斷了腿不說,還看盡低賤的商賈臉色。
現(xiàn)在這樣挺好,呵呵。他自得其樂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