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著西湖龍井,吃著滴酥泡螺,悠悠舒服地嘆氣,道“這還是我第一次覺得滴酥泡螺好吃。”
張寧厚著臉道“因為這是我帶來的。”
悠悠輕笑一聲,道“自從你把三十八位官員下詔獄后,外頭都傳你比馬順兇狠。要是讓他們知道,你也有這么溫柔的一面,不知道他們會作何感想。”
可惜不能傳揚出去。他們肯定很吃驚,很想看他們吃驚的表情啊。
張寧道“我對誰都這么好嗎?那是對你,不是對別人。也只有你才值得我溫柔相待。”
這話太甜,悠悠極有神采的眼眸一下迷離了,癡癡地凝視張寧,輕聲道“你會一直對我好嗎?”
“當然。”張寧應得那叫一個快。
悠悠溫柔地依偎在張寧身邊。
三更,張寧的馬車才悄悄出角門,駛向安鄉伯府。
…………
楊榮早朝時在宮門前作媒,楊士奇當場答應。這本就是兩人商量好,借此將消息散播出去。
親事已成,當然要告知男方。張勇遠在大同,只能書信告知。楊榮寫好信,便看到張勇請求休沐回京城的奏章。
他要回來?是為兒子的親事,還是有別的什么事?楊榮稍一沉吟,便把寫好的信收起,這類奏章一般交由皇帝批紅,如今大同沒什么戰事,以皇帝和張寧的交情,自然是同意的。
他把這封奏章放在一摞奏章最上面。
午膳間隙,楊榮踱到楊士奇公廡,閑聊幾句,狀似無意道“安鄉伯請旨回京。”
楊士奇眼眸微動,道“他請旨回京?”
“可不是。想必為了張大人的婚事。”楊榮含笑道,就差道一聲恭喜了。
楊士奇道“大同距京城遙遠,書信來往不便,還是回京城商議的好。”算是肯定張勇為兒子的婚事回京。
楊榮深有同感,只是言語中留有余地,他受托作媒,雖對兩家親事樂見其成,言語間還是留有很大余地。
他道“我本要寫信跟他說一聲,這下倒省了一番功夫。”
有個出色兒子就是好,首輔上趕著嫁孫女,閣老不僅為月老,還寫親筆信報喜。楊榮想想自己寫那封收起來的信時的籌詞,便感概不已。
這時文官勛貴的地位基本對等,但張勇只是安鄉伯、副總兵,楊榮卻貴為閣老,兩人的品級差很多,要不是張寧出息,他有公事給張勇文書,多半會由書吏寫好,他過目而已。
只是多等幾天,楊士奇不會表現得很迫切,道“待他到京再說吧。”
楊榮又問起張寧“可曾過府?”
他其實很想問,有個錦衣衛指揮使孫女婿是什么感覺。閣老也是人,也有一顆八卦之心。
“沒有。”楊士奇搖了搖頭。
他讓孫女主動邀張寧過府賞花,楊容兒卻道“上次偶遇,約他去柘潭寺禮佛,他不去。這次再約,他要是再拒絕,容兒的面子往哪擱?”
楊士奇只好作罷。
楊榮笑道“少年郎一點不著急,倒是我們心急了。”
誰不知道張寧屬意安定郡主,論起姿色,安定郡主略勝楊容兒一籌,可惜太皇太后不滿意這門親事,要不然兩人倒是一對佳偶。
這話,楊榮自是不會在楊士奇面前說的。
…………
應募帳房的人并不多,只有十幾人。交稅的商賈乘坐的馬車天天把應天府門前的空地堵得滿滿當當的,銀子流水也似地進了國庫,只是苦了周平等幾個戶部官員。
張寧向朱祁鎮獻言向商賈收稅,并沒有建議從什么時候開始收稅。楊榮接詔后,便自作主張收取三年內的稅。這樣一來,周平等戶部官員需要審核商鋪三年內的帳本,核實了,才好厘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