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羽翔團長說“我們再從企業的角度來分析一下,企業是不是都要追求利潤最大化,賺更多的錢,永遠是企業的最大目標。”
宋昶點頭,“是的,作為企業方,追求利潤、追求銷量是其天然的特點,如果企業不賺錢,就無法生存下去,虧損多年,就要關門打烊,市場競爭是很殘酷的,優勝劣汰,這是自古的法則和市場規律,誰也不能違背。”
“也有觀點認為企業存在于社會的目的,是為客戶產品或服務,而不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跨過短期追求利潤的目標,應該是為顧客、為社會創造價值。”
“要把顧客放在心中,一切為了創造顧客價值,同時要關注員工的成長,為員工創造價值,此外還要盡力打造一條以顧客為導向的價值鏈,如果把我們提出的便捷化、超值服務等理念聯結起來,能不能形成一條顧客價值鏈。”
“百年老店同仁堂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們始終堅持‘藥是為了救人的,不是為了賺錢的’這種企業價值觀和使命感,才能成為百年老店,屹立不倒,成為佳話。”
“所以,做品牌的最關鍵的就是如何加強和消費者的溝通,特別是終端和消費者的溝通,這是現在所說的根本,不管你的渠道是怎樣的碎片和扁平化,這是核心,讓消費者滿意,贏得消費者的喜愛,讓他們心甘情愿的認可你的品牌,掏錢購買,成為忠實消費者,這個品牌才能在市場上生存發展下去,否則本末倒置,急功近利,投機取巧,想走近路是不行的。”
“在現在的葡萄酒市場上,有實力的企業需要更多的占領市場,需要最大化地進行市場資源的獲取,沒有實力的企業,只能通過聚焦的方式獲取某一環節的戰略地位。”
“對于大企業和大品牌,需要的是在聚焦的同時全覆蓋,對小品牌或者新品牌,全覆蓋顯然需要更多的條件資金實力、足夠的團隊人員、足夠的耐心等。”
“中國葡萄酒正處于蓬勃發展的時期,人口多,需求多元化,那些質量穩定,中檔酒品牌,很可能是賣的最好的、最持久的,這就是最深層次的文化影響,中檔酒不像高檔酒價格那么昂貴,也不像低檔酒那么低廉,讓購買者覺得中檔酒既有一定的檔次,有面子,又價格實惠,能承受。所以更受歡迎。”
“當然了,竟然很多外國葡萄酒品牌進入了中國市場,當前中國酒類中主流依然是白酒,雖然很多白酒企業都已經介入了葡萄酒的生產,還有很多中國酒莊加強了人才培訓,高薪聘請很多從國外來的釀酒師和技術人員給大家上課,這種培訓活動,不僅能開闊視野,還可以看到差距,聽到外界對中國葡萄酒的逐漸認可的聲音,這些無疑都增加了中國葡萄酒的自信心。”
“我也看了方韻記者的采訪報道,我覺得她拍的這個片子還是很有意義的,我們應該到世界級葡萄酒企業走一走、看一看,實地考察一下,去當地看看,看看別國的氣候、生產條件,當地經濟和環境,采訪一些有經驗的優秀釀酒師,聽他們說說切身的體會,你就會發現,有很多東西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追趕的。”
“他們還是有很多寶貴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曲麗華問“宋老師,葡萄酒為何會成為酒水類的國際第一大品種?您能幫我們分析一下原因嗎?”
夏羽翔團長笑了,“小曲提的這個問題好,葡萄酒作為國際第一大品種,為什么經久不衰?我們真的應該反問一下,尋找一下深層次的原因。”
宋昶說“葡萄酒在生活文化上的表現是非常明顯的,儀式感非常強,中國與世界接軌,葡萄酒必然是要接軌的。葡萄酒與白酒最終1:1的比例都是可以預見的,中國有很多可以種植葡萄的產區,這是支撐未來的基礎,我們中國葡萄的產量也很多,很多葡萄的品種很好,味道很甜,也適合釀制成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