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因比丘稱乎你了,當不會有不尊之感吧?”翁銳剛才言說大師那是出于對應難話中意境得尊崇,既然人家覺得不妥,自己也就不再堅持。
“如此甚好,也算是故人對我現在所選之路的認可,實屬萬幸?!绷艘虻?。
“了因比丘,您的這條路對我們可是個迷啊,能幫我們說說嗎?”孫庸和應難算是有一面之交,進來后一直聽著,他覺得這話說得越來越有意思了,遂道。
“既然孫大俠有言,了因豈有不尊之理,”了因道,“這還得從我受傷回到西域說起……”
應難重傷隨迦南回到西域,直至出了漢境到了伊吾盧他才覺得有點放心,這里是他承天教圣左使的勢力范圍,差應人還是比較方便,住下來之后,便放出消息遍尋西域異人給他治傷。
迦南本是西域遵師級的人物,實力修為都十分強悍,并且他和峟宿仙人相處了不少時日,對他的醫術也學得不少,這個時候還需要找人醫治,說明他的傷確實很重,普通民間的醫者根本就看不了。
四處尋找之下,得一來自焉耆國異人,禿頭長須,身形高大,著灰袍,斜系一方形百納披風,飄然有仙氣,持缽沿途乞食,住山洞、廊下、樹下不拘,口出異言,能知因果來世,高深莫測。
聞知此人,迦南即派人隆禮相請,盛情以待,但此人只講大漠以南,雪域之外有天竺國,那里佛光普照,彩云紛飛,人人信奉佛祖得大自在,可解人世一切苦等等諸事,但對于武功之學、醫傷之法卻是知之寥寥,還不如迦南自己,讓迦南甚是失望。
對于這等異人,迦南也不肯得罪,只是言說自己時日無多,死也要死在他自己建的黑葉堡,不久后便離開伊吾盧去了樓蘭計式水邊黑葉堡,彌虛尊者去給他治傷那是后話。
應難的傷本就沒有迦南那么重,再加上迦南的醫術還可以,到了伊吾盧的時候已經好的差不多了,這時候迦南要走,應難便以暫時照料焉耆異人的理由留了下來,其實是他心里還有不甘,他想離漢朝近一點,他覺得那里還有許多要他去做的事情。
留下來的應難有了許多和焉耆異人直接面對的機會,焉耆異人對他的信仰和學說不斷地講解給應難,應難本來只是很禮貌的聽聽,時日一多,漸漸感覺在他面前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這位焉耆異人真名無人知曉,他自稱法矩大比丘,通過他的講解,使應難逐漸明白了法矩大比丘的來歷和他所講學說的一個大概輪廓。
當年漢帝派張騫出使西域,他到了大月氏,不但知道大月氏周邊有大宛、康居、羯賓、大夏、安息等國,往南還有一個很大的地區叫天竺,這天竺分為東南西北四個部分,靠近大月氏的是北天竺。
數百年前,天竺誕生了一位偉大的釋迦族智者,名叫喬達摩·悉達多,以王子之尊,擁有奢華優越的生活,但他見部落間討伐吞并,國家朝不保夕,普通百姓不光顛沛流離,更免不了生、老、病、死的結局,見種種苦,最終舍棄王位,出家尋求解脫之道。
喬達摩·悉達多出家后四處尋訪高人請教,學習修行,其中不乏苦行修煉,絕食靜思,歷經數年,都沒有找到解脫之道,最后他在菩提伽耶一棵畢缽羅樹下,經跏趺坐,靜思冥索,終于覺悟成佛,號釋迦牟尼。
所謂成佛,就是覺悟,釋迦牟尼就是“釋迦家族智者”之意,隨著釋迦牟尼佛在鹿野苑菩提樹下第一次弘法開始,在天竺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信徒越來越多,所講述的道理都成了一個個佛家經典,成了廣大信徒開啟解脫智慧的一把把金鑰匙,到達大自在彼岸的一條條舟筏。
到了孔雀王朝阿育王時代,更是將佛教奉為國教,信徒廣布天竺各地,名僧大德層出不窮,為了擴大勢力,也為了顯示他的恩威,阿育王派遣兩名高僧摩訶勒棄多和末闡提出北天竺傳教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