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袁耀的記憶進行判斷,張勛、陸勉及楊弘三人對于袁氏還算忠心耿耿,在歷史上袁術敗亡之后,好像就是他們護送著袁術的家眷前往江東打算投奔孫策的,不過路上遇到了劉勛叛亂把他們全部給劫持了。
至于他們三人的才能嘛,楊弘治理一郡之地沒有啥問題,張勛和陸勉兩人屢敗屢戰還算堅挺。
不過想想和他們進行對決的都是像曹操、劉備及呂布這樣的牛人,他們有這樣的戰績雖然不佳,但也可以理解。
袁術也就給袁耀留下了這樣的大貓小貓兩三只,袁耀現在也只能要求眾人忠心便好,也不敢奢求太多了。
再怎么說,有人幫助總比獨身一人要好的多吧,哪怕是幫忙壯個膽也行嘛。
袁胤此人在袁術手下做過太守,才能的話,做個太平時期的郡守處置一郡之地的政事還是沒啥問題的,袁胤是袁術的堂弟,也就是袁耀的堂叔了,同為袁氏子弟可以共患難,也算是袁耀現在不多的可以信任的助力了。
至于黃猗,此人的身份倒是不凡,出身荊襄黃氏嫡系,可是論起才能的話,也就是個泛泛之人了;當然黃猗要是有才能的話,他也就不會被黃氏用來和袁術進行聯姻了,畢竟袁術是個啥人,這些高門士族們可都是看得清清楚楚的。不過此人雖沒有才能,但出身不凡,可以用做和荊州之間的交際往來,當做是‘交際花’也算是不錯的。
袁耀心思萬轉之間對于眾人也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定位,不管人家才能咋樣,到了這會兒還沒跑,那就是忠信之人,自己就都得好生拉攏著。
袁耀疾步上前將眾人一一扶起,說道“諸位叔父和猗弟切勿多禮,如今時局艱難,耀希望諸君多多助力一二。”
張勛眾人見袁耀驟逢大變還如此知禮不見慌亂,心中也多了幾分欣賞之情,順勢起身回道“殿下實在是折煞我等了。”
袁耀看了殿中的袁術棺木一眼,強行擠出幾滴眼淚上前撲倒哀嚎了一會兒,這才在眾人的勸解聲中站起身來,哽咽的說道“父皇本想北上聯絡本初伯父以求東山再起,卻不想遭到了大耳賊劉備的伏擊兵敗身死,如今壽春四面楚歌時局艱難,不知諸君何以教我?”
眾人剛才在大殿之內就是在討論這個問題,只是眾人之間的意見不同遲遲不能統一,現在袁耀過來了,也正好可以讓他來拿下主意。
眾人相互對視了一眼,袁胤首先上前說道“耀兒,陛下雖然兵敗身死,但是傳國玉璽并沒丟失還是被帶了回來。現在曹操和劉備有了防備想要再大舉北上是不可能了,不過我們卻可以舍棄大軍輕騎前往青州。壽春和青州之間不過是隔了一個徐州而已,以張將軍和陸將軍的能力,讓他們率領軍中輕騎護衛我等前往青州乃是輕而易舉。”
“我的意見是讓兩位將軍率領軍中輕騎護衛我等和傳國玉璽前往青州,如今本初大勢已成,你的兄長袁譚在青州駐有十萬大軍,只要我等趕至青州便可自保無虞了。傳國玉璽乃是天下重寶,只要我們獻上傳國玉璽,本初定會厚待我等。本初麾下據有四州之地、民口千萬、帶甲百萬,橫掃天下指日可待!兩位將軍和楊先生到了青州,便也可在本初麾下大展宏圖了。”
袁耀聽完袁胤所說,沒有多說話只是微微點了點頭,然后便看向了其他人。
張勛、陸勉和楊弘三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張勛上前說道“回稟殿下,青州與我壽春相隔千里、城池百座,兩地中間的曹操和劉備兩人都是陰險狡詐久經征戰之輩,他們兩人麾下坐擁大軍良將無數,陛下統率大軍都難以北上青州,更何況是我等率領輕騎前往呢?再者我軍中輕騎無論是戰馬還是軍士都不如曹劉兩人麾下的北方精騎,若是我等貿然輕騎前往青州路途之中遭遇敵騎截殺的話,恐怕會有全軍覆沒之危!”
袁耀聞言亦是不動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