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聽到伊籍的話,眼中閃過一絲猶疑之色,經(jīng)過先前的幾番試探之后,劉表心知劉備心有大志,說不定也在惦記著自己的荊州之地呢,若是沒有必要的話,劉表寧可讓劉備老死在新野縣,也不愿意讓他參與到荊州別的地方上來。
聽到伊籍進言,想讓劉備提領(lǐng)荊州大軍來迎戰(zhàn)袁耀,劉表的忌憚之心一下子就又上升了一個檔次,看來在自己病重的這兩年,不僅蔡氏和蒯氏往自己的幕府摻了很多沙子,看來這劉備也是一個不甘寂寞的人啊,這伊籍看來已經(jīng)是心向劉備!
不過若是能借劉備之力來擊敗袁耀的話,這倒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將劉備給牽扯進來,總比讓他在新野縣對自己的襄陽城虎視眈眈要好,只要不讓劉備觸碰到自己荊州軍的兵權(quán),說不定還可以借助袁耀之力來削弱一下劉備的實力,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兒。
君主講究的就是一個制衡之道,蔡氏和蒯氏為何會如此驕橫跋扈,不就是因為荊州之內(nèi)五人可以制衡他們兩族么?
劉表麾下猛將如云,如關(guān)羽、張飛和趙云等人都是武藝過人的萬人敵,諸葛亮更是有臥龍之稱的荊州俊杰,劉備如今羽翼豐滿已經(jīng)成為一地豪強,若是能借助劉備之勢來制衡蔡氏和蒯氏的話,對自己荊州來說,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兒!
劉表雖然看似面色如常,心中卻已經(jīng)千思百轉(zhuǎn),想到了無數(shù)借助劉備之力來擊退袁耀大軍以及制衡蔡氏和蒯氏的好處,心中也有些傾向起伊籍的進言來,道:“吾弟劉備久經(jīng)征戰(zhàn)頗通軍略,其麾下猛將如云兵精將勇曾數(shù)次擊敗曹操大軍,若是能得劉備相助的話,想來定能增加積分戰(zhàn)勝袁耀的把握,不知諸君以為如何?”
劉備屢次抵抗曹操的兵鋒,乃是曹操的死敵,而蔡瑁卻是一個妥妥的降曹派,蔡瑁自然不愿意讓劉備來參與到荊州之地的戰(zhàn)事上來了,而且經(jīng)過之前的數(shù)次交鋒之后,蔡瑁早已經(jīng)和劉備徹底撕破了臉皮,他們兩人已經(jīng)成為了生死仇敵!
若是讓劉備掌控了荊州兵馬大權(quán),到時候還能有他蔡瑁的好處?
聽到劉表想要采納伊籍的諫言,讓劉備來提領(lǐng)荊州大軍對抗袁耀,蔡瑁立時心中大驚,連忙上前拜道:“主公,此事萬萬不可啊!劉備此人素有狼子野心,其依附陶謙而占徐州,依附丞相卻叛投袁紹,依附袁紹卻又臨戰(zhàn)而逃,如今依附于主公,亦是對我荊州之地虎視眈眈,主公且不可被此人的假仁假義給欺騙了啊!劉備雖然身經(jīng)百戰(zhàn),但是其戰(zhàn)績卻多敗北,曾屢敗于呂布、袁術(shù)、袁耀、及曹丞相值守,若是由他提領(lǐng)我荊州兵馬,恐怕我荊州之地亦會不保啊!”
伊籍也知道劉備的戰(zhàn)績向來不堪,聽到蔡瑁的話臉上也閃過一絲為難之色,不過好在劉備這兩年也打打過幾場勝仗,算是給了伊籍一些為其開脫的理由。
伊籍微微一笑,上前反駁道:“將軍此言差矣,將軍之言說的都是以前,之前玄德公麾下兵馬不足卻又屢遇強敵,這才導(dǎo)致其戰(zhàn)績不堪。自從皇叔南下依附主公之后,麾下已經(jīng)聚集了不少的精兵良將,玄德公先是為我荊州剿滅叛賊,后來又在新野擊敗曹操數(shù)萬兵馬,為我荊州收回宛城,這難道不是玄德公的戰(zhàn)績么?”
“至于將軍所言玄德公狼子野心,對我荊州之地虎視眈眈,這就更是一片妄言了!”
“世人誰不知玄德公素有仁義之心,徐州之地乃是陶公病重謙讓與玄德公,玄德公屢辭不受,徐州士民心向玄德公屢屢相勸,玄德公方才接下了徐州牧之位;玄德公乃是大漢皇叔,而曹操確實大漢奸賊,玄德公尊奉天子血詔討伐曹操,此乃大義也!至于玄德公依附袁紹之事,在下就更加不敢茍同將軍之言了,若不是袁紹優(yōu)柔寡斷,玄德公又怎會失守徐州呢?若不是袁紹忌憚疑慮玄德公之心,玄德公又怎么會離開河北呢?”
“玄德公在離開河北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