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黃河邊,長灘。當地人都是這樣叫的,黃河水經過這里緩和起來。這里成為最佳的渡河地點。共和軍的一個步兵營在這里駐守,對面就是匈奴人和朝廷三不管的地方。這樣極為重要的地方,竟然只有共和軍進行駐守,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巨大的諷刺。
共和軍原本可以渡過黃河,在黃河的那一段建立灘頭陣地,但這樣做的話,會引起朝廷,以及各方力量的警覺。所以,共和軍并沒有在那里進行建立灘頭陣地。不過必要的偵察,還是必須的,共和軍的偵察兵經常從這里渡過緩和進行偵察,一些測繪小分隊會偷偷的潛入到對方測繪一些地圖。總之,共和軍的準備工作從來沒有放松過。這邊的步兵營每天都會進行巡邏,防止對岸忽然出現敵對力量進攻。
實際上,共和軍暫緩在黃河對岸建立橋頭堡是正確的,因為他們并沒有太多充足的船只給他們渡河,在第一階段發動的進攻作戰當中,他們最少需要以一百五十艘船只,需要把一個兩個步兵營以及裝備快速的運送過去。而共和軍收集到的船只,只有可憐的五艘,五艘船只最多布置兩個步兵排,更多的兵力會遭受更大的不利狀況。所以,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共和軍只能暫緩發動進攻。
但共和軍卻在積極的準備著。這是上面的命令。
長灘以東不到十五里的地方,駐守著共和軍第十二工兵營,工兵營的任務是架設橋梁,修理道路。甚至是,布設大量的,因為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有爆破技術,學到這樣的技術,可以到煤礦上,得到一份十分好的工作。
“一二,用力推啊。一二,用力推哦。”士兵們大聲的喊著口號。然后在小河上架設浮橋。
對,就是浮橋,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能夠大規模的用兵,快速的運輸補給的方案就是使用浮橋,這樣的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他們的運輸任務的完成。
二等兵李用光著上身,把重大幾百斤的鐵板鋪設在浮橋上,幾名工兵快速的把卡榫扣動下來,這樣的話,浮橋就能極為穩定的固定在上面了。
很快,一座浮橋就搭建好了。李用他們趕緊的拿著水漂大口大口的喝著涼白開。那感覺,真的很舒服。
一般情況下,浮橋使用的都是木板,木板重量相對的輕。但是,木板極為的麻煩,需要固定,捆綁,甚至是用鉚釘來釘。浮橋通常都是一次性的。而且這樣的浮橋,通行的限度十分的有限,要通過一個步兵團,這樣的浮橋通常需要搭建三座,才能迅速的通過。如果通過騎兵部隊的話,會更加的麻煩,因為馬匹有的時候未必會通過這樣的浮橋。
位于邯鄲第二兵工廠,主要是他們有大量的鐵廠出現在周圍,不僅僅有共和軍官方背景,還有很多私營的小鐵廠,他們了大量的鑄鐵,這些鑄鐵,厚實,價格公道。如果鋪設這樣的鐵板的話,通行能力能偶大大的加快。為了增加通行的速度,他們還在上面增加了花紋。這樣的話,通行能力提高了很多。
這樣的浮橋,可以成建制的在一個時辰之內把一個步兵團運送過去。如果可能的話,還能多運送一個步兵營。通行能力大大的加快。
不過這樣的浮橋也是有缺點,首先是,重量太重。為了能夠運送這些鐵板。他們工兵營竟然配備了超過一百一十輛牛車。就這樣他們的長官還認為非常的不夠。畢竟,這些都是鐵。牛拉動起來都覺得有一些吃力。但他們的裝備就是這樣。架設的這些浮橋,不僅僅是通過步兵,炮兵單位,最重要的是騎兵。騎兵部隊需要騎馬快速的通過浮橋,這是為了第一時間給他們打開通道。可見,共和軍為了這次的河西作戰,煞費苦心。
李用是當地人,家在平陽縣境內,一個小村子內。因為當兵給五十畝土地,李用就來了。實際上,這是因為他們家人口多,糧食不夠,家里面的十二畝土地,還遭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