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的時候,宋獻策拿著煙桿子就回來了,好像已經吃過酒了,身體飄飄然,走路也是踉踉蹌蹌的。
“宋先生回來了,今兒去哪里啦?”小猴恭敬地問道。
“楊花落盡李花殘,五色旗分自北來。太息金陵王氣盡,一枝春一色占長安。”宋獻策也沒有理會小猴,獨自喃喃地念著詩。
“宋先生,神叨叨地念什么呢?什么太息金陵王氣盡,一枝春一色占長安。這不是詛咒我大明王朝么,又胡言亂語,小心隔墻有耳啊!”小猴提醒道。
“馬跳北闕,犬嗷西方。八九數(shù)盡,日月無光。這讖語豈能有假?今年崇禎十年了,崇禎十七年恐有大難,日月無光啊。”宋獻策晃著腦袋繼續(xù)說著。
“宋先生說的啥意思啊?”秋月秋香聽不太懂。
宋獻策借著酒性解釋道:“八九數(shù)盡,八加九為幾何?”
“八加九為十七啊!”秋香回答道。
“日月無光,日月合起來怎么讀?”宋獻策繼續(xù)問道。
“日、月?明啊!啊?十七年,大明亡?!”秋月嚇得臉色慘白,小猴也是焦急了起來,在場的除了宋獻策,最淡定的就是秦翼明了,因為他知道歷史。
“少爺說的沒錯,宋先生就是神棍,你預測一下個人的命運就行了,這大明朝的國祚,不要胡亂講,小心你的腦袋哦。”小猴罵罵咧咧的,篤定宋獻策是個神棍,出口胡言亂語。
秦翼明倒是很好奇,宋獻策說的自然是對的,但是這也太神奇了,便問道:“宋先生這讖語出自何處啊?”
“呵呵,天機不可泄漏。”宋獻策酒性發(fā)作,點了一鍋旱煙開始抽了起來。
秦翼明一頓鄙視,什么天機不可泄露,天機不都被這神棍給泄得一塌糊涂了,好在沒有人相信他。
“宋神棍,這幾年后的事情咱們就不考慮了,說說眼下的事情。”
“眼下什么事情?”宋獻策吐著煙圈,雙眼無神。
“這京師西城有那么多的流浪小乞丐,這樣下去他們都會餓死,我在想把他們弄回德安府去......”
秦翼明還沒有說完,宋獻策立刻跳起來反對道:“萬萬不可啊,先不說這些孩子能不能活著到達咱們德安府,畢竟這萬里之遙,他們還是孩子,就算他們能夠到達德安府,也不可這么做啊,這些孩子過幾年就是小伙子了,這么多,恐怕會有人懷疑秦莽夫你有不臣之心啊!人言可畏,人言可畏!”
秦翼明點了點頭,這個方案確實不現(xiàn)實,倒不是怕人家說他有什么不臣之心,主要是擔心這些孩子不能夠活著熬這么遠的路程。
“先生言之有理,所以我想的是讓京師的人家收養(yǎng)這些孩子,特別是西城的人家,宋先生在西城好像還有點影響力,所以想請先生幫忙,發(fā)動西城的百姓收養(yǎng)這些孩子,先生以為如何?”
宋先生面露難色,娓娓道來,“其實很多人家都想收養(yǎng)這些孩子,可是......”
“可是什么?”秦翼明不理解,既然有人想收養(yǎng),那為什么不收養(yǎng)呢。
宋獻策繼續(xù)說道:“根據(jù)大明律例,凡傷災遺棄小兒者,父母可復取,收養(yǎng)者,官不為籍記。”
“什么意思?”秦翼明有點不明白。
“根據(jù)我大明律法,這些被遺棄的孩子,即使別人收養(yǎng)了,親生父母隨時可以認領回去,收養(yǎng)了官府也不會記入官籍,而且,這些孩子長大了很多也會走,畢竟要認祖歸宗的,所以很多人想領養(yǎng)也不愿領養(yǎng)了,養(yǎng)了幾十年,最后還是替別人養(yǎng)孩子。”宋獻策解釋說道。
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若是親生父母還在世,不讓親生父母把自己的孩子認領回去,似乎有點說不過去,官府為了將來不改動官籍,為了省麻煩,直接規(guī)定不給領養(yǎng)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