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楊二苗早就幫她把鋪子看好了,但是江雪荷并沒有急著開張,畢竟貨源的問題還沒徹底解決。從前花饈坊在縣里鎮(zhèn)上都能開店,那是因為貨源地在何家村,離這兩個地方并不遠。但從江家村趕到府城的話卻要八九天,新鮮的花草可以完好地運到這里來,但是要費的功夫頗多,并不方便。江雪荷覺得若要長期做下氣的話,還得在府城有自己的地才行,因此她先去看地了。
楊二苗在外面走動了好幾天也沒找到一塊合適的,因為是要種花,所以水田之類的肯定不行,開墾好的土地也不多,山的話要自己開墾就太麻煩了,像何家村那樣的荒山實在是可遇不可求的。最后江雪荷還是買了一片山地,花了一千多兩,地很大,不算荒山,但山上主要都是草本的植物,高大的樹木很少,開墾起來也方便些。開墾之前,江雪荷還找了幾個懂草藥的過去將山上的草藥都先采完,小賺了一些。因為山上樹也不多,所以江雪荷并沒有將那些樹拔掉,她覺得不錯的花草也都留了下來。
“重新開墾的話,要費的功夫會很多吧?花饈坊只怕一時半會兒也沒辦法開起來了。”在江雪荷正在山上查看有什么花草可以繼續(xù)種著的時候,楊二苗忽然道。
江雪荷笑道:“五郎要在這兒待兩三年的,這兩三年內(nèi)弄好就行了。我不過是想給自己找些事情做罷了,但任何事情想要長期做下去,都得先把基礎(chǔ)打好。既然想在府城開鋪子,那就需要比縣城更大的貨源。花饈坊是暫時開不了,不過開個賣賣花茶點心的小茶樓還是可以的。”
楊二苗不由笑了:“看來夫人又有注意了?”
“那是自然,我已經(jīng)畫好了圖稿,到時候還請楊管事請人裝修。”
楊二苗原本想著府城的客人比縣城的多,他們要開花饈坊的話當然要買一個更大的鋪面,因此他就挑了個特大的,不僅兩層樓,還是獨棟的。江雪荷對那個鋪面倒是很滿意,雖然花的錢不少,但是值得。她讓人將那個鋪子隔成兩邊,門也朝兩面開,做成了兩個茶館,一個叫君子樓,一個叫淑女樓。
君子樓主要是供文人雅士喝酒喝茶探討文章的地方,這樣的茶樓酒樓在府城里不知凡幾,想要做起來總要點自己的特色。江雪荷做的也很簡單,里頭的一應酒水不是用梅蘭竹菊弄的,就是用荷花弄的,全是君子的代表。除了茶酒,還有供應些花糕竹葉糕,味道也和之前的有些差別,清甜中又帶著幾分似有若無的苦味,更令人回味。
除此之外,君子樓也有類似八方書肆那樣的文會,里頭有三個書架,放著珍本的摘錄本。這些摘錄本基本都是顧思言兄弟倆、柳涵之還有江溪月抄錄的,他們幾個字都寫得好,給他們抄錄他們可以一邊翻閱一邊練字,她也省點工錢,簡直一舉三得。每個抄錄本上都印著他們的私章,也算間接替他們揚名了。
君子樓是以清雅為主的,淑女樓的花樣則更多一些。花釀和花糕還是之前江雪荷做的那樣,以甜口為主。樓里也有幾個書架,除了詩詞歌賦和一些珍本抄錄本以外,還有不少的話本,都是適合女子翻閱的。
顧思嫻和江云蘭還會繼續(xù)做絹花和精致特別的成衣,不過不像之前那樣專門定制了。府城的規(guī)矩比縣城的更大一點,她們整天在外頭拋頭露面也不合適,因此現(xiàn)在就是做好之后直接擺到淑女樓去,看誰愿意買走。因為顧思嫻和江云蘭做出來的每一對絹花都不同,基本一個款式的最多就做五枝,配色還都不一樣,因此一直賣得不錯。能賣衣服首飾,自然也能賣香粉。單獨的脂粉鋪子江雪荷還沒開,便將做好的香粉和胭脂都放在淑女樓里賣,也賣得不錯。
淑女樓也會有姑娘家的文會,不過都是小打小鬧,主要是給姑娘們解悶用的。江雪荷之前開八方書肆的時候就想著,男子既然有那么多地方可以消遣,怎么女子就沒有呢?于是她就弄出了這樣一個淑女樓,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