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地球人類1號太空定居點的外殼,都建好了之后。從外觀上看,這個人類太空定居點的雛形,其實基本也就已經形成了。
長達15公里,寬5公里,高3.75公里。
單論體積,它比地球號飛船都還要大好幾倍。
簡直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宏偉的建筑。
那鋼鐵材質,充滿重金屬風格的巨大定居點底部,給人以一種巨大的安感。
上面用巨大的黑體華夏字和英文字寫著:“地球人類①號定居點”。
讓人看了,都不禁有些熱血沸騰的感覺。
因為這是他們地球人類在失去地球家園之后,重新建立起來的,第一個真正屬于他們地球人類自己的新定居點。
這里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估計也就是他們地球人類的第二故鄉。
而在定居點的上層,那同樣巨大的,用大量白色鋼管架設的巨大玻璃外罩。
則讓這個定居點看起來,簡直就像是一座水晶宮一般的華麗。
還有那分布在定居點外殼各處,不斷閃爍的標識紅燈,則讓人更感覺到這個定居點的生氣。
過去,在他們地球人類的城市里,許多高樓上,也都有這種紅色信號燈,用來標記高樓的位置。
所以讓人看了,也有一種熟悉感。
所以如今,飛船上的人們,每天就都會去關注關于這個1號太空定居點修建進度的新聞。
人們都在期待著它能夠早一點建好。
而與此同時,地球人類方面的工程隊,則又已經開始了往1號太空定居點內的上層地面,填埋土石的工作了。
在1號太空定居點的設計方案中,太空定居點的上層,有一層厚度為70米左右的土層的。
不過當然,這個土層并不部都是填泥土。
最下層是要先填一些大石頭的,這樣易于土層排除不必要的水分。
因此,工程隊就先開啟了定居點上層的一部分的微弱重力,然后先開始往定居點的土層空間內傾倒一些比較大塊的石頭。(不開啟一點重力,石頭落不下去。)
這些石頭,直徑一般都在10-30厘米左右。
再厚度達到10米左右,并且將它們給攤平之后。
工程隊便又開始傾倒一些直徑一般在3-10厘米左右的小石頭,同樣再鋪10米高。
接著是砂礫,直徑一般在0.5-3厘米左右,同樣也是鋪10米高。
這些石塊、石頭和砂礫,其實都是定居點鋼鐵廠和有色金屬冶煉廠這8個月來,煉鋼和冶煉有色金屬剩下的廢礦渣。留下來,也算是廢物利用了。不然扔到太空中,還容易制造出更多的太空垃圾,威脅往來太空運輸機的安。
要知道,目前人類自己的那些新型太空運輸機,可是還沒有能量護盾保護的。
這種運輸機上用的小型能量護盾產生器,需要另外仿制。
而土層這邊,鋪完砂礫之后,則要再鋪沙子。
這些沙子,也是用廢礦渣研磨的。
而鋪完沙子之后,鋪設土石的工作,就要暫時停止了。
此時,70米的地面厚度,已經鋪了40米高。
接下來,就要先建定居點內的城市地基、建筑地下室和城市排水、供熱、電網的管道設施。
這部分倒是也簡單。
因為目前,定居點上層土層的這個部分,還沒有覆蓋上泥土,也就不需要挖掘。
重力也才只有地球標準重力的十分之一。
因此就算將地基建在沙土上也不會有什么問題。況且這些設施,還連著定居點兩側邊緣的外壁呢。
等之后建好了這些管網設施,再填上土,部分區域再用加大的重力夯實,地基就會更加牢固。
所以只用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