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半個月的時間,工程隊也就已經將定居點內,所有的城市地基、建筑物地下室部分和城市的排水、供熱、電網等管道設施都建好了。
接下來,就繼續開始填土。
而這次,填的則是沙土了,就是沙子和土壤的混合物。
要填15米左右的厚度。
最后再填上15米左右厚度的培養土。
這種培養土,是將多種礦石廢渣磨成細粉后,再參入一些定居點下層在進行內部裝潢時,所產生的碎木屑,以及地球號飛船上生活產生的一些可降解廢棄物,充分攪拌混合而成的。
擁有比較大的肥力,能夠為種植在地表的植物提供充分的養分。
而至于定居點內的湖泊和濕地位置,則會另外做一些防水滲漏處理,以便能夠讓湖泊和濕地部分,保持充足的水體。
定居點的內的山地部分,則是先用一些巨大的隕石做造型,然后再在表面填、覆土壤,必要的部分,還要用鋼筋混凝土進行加固。
這樣,定居點內的地表,也就已經基本形成了。
整個的用時,也只用了1個月的時間。
而在這個的過程中,飛船上的科學家們,則已經又完成了對中型慣性消除器的仿制工作。
并且也已經將生產出來的第一臺中型慣性消除器,給安裝到了飛船內的那艘臺風級戰艦上,使得這艘地球人類自己制造的天空飛船,終于有了能夠快速加速和制動的快速反應能力,成為了一艘真正有戰斗力的太空飛船。
不然,像之前那樣,光是加速到巡航狀態,都要耗費1個小時的時間,減速更是需要1.5個小時的時間,根本沒辦法投入實戰。
地球人類定居點的太空軍,也終于可以進入到真正的太空訓練階段。
而且與此同時,地球號飛船在這段時間內,也已經生產出了第一批的新式雄貓太空戰機的實驗機,總共有3臺。
這種地球科技的新式太空戰機,是飛船上的軍工科學家們,按照過去地球上的F-14戰斗機改造的。
其機身長度為19.1米。。
翼展則有三種寬度,分別是19.54米(后掠角20°)、11.65米(后掠角68°)、10.15米(后掠角75°)。
也就是說,這種戰斗機,它的機翼是可以按照不同的飛行需求,改變角度的,正適合于地球人類對新的太空、行星兩用戰斗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