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野心,或大或小,或成功或失敗而已。
桂省羈縻州思恩(中原朝廷稱為州,他們自稱為洞)的贅婿張合禮,人生的最大野心就是徹底擺脫贅婿的身份,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獨立領地。
若是讓那些瞧不起自己的洞蠻親戚仰自己鼻息生活,那就更美了。
張合禮還在為他的野心奮斗。
而華夏帝國皇帝徐睦河,他最大的野心就是成為真正的天下之主,九五至尊。
他現在已經成功了。
雖然世人皆傳,華夏帝國是太子建設,皇帝享福,連徐睦河本人都覺得這話有些道理。
不過,父子之間誰跟誰啊?這天下不早晚還要傳到徐世楊手中嗎?先讓為父享用五年,也不耽誤什么事。
當然,也不能戀棧太久,若是徐世楊等的不耐煩,天下無敵的野戰軍有的是人可以為他們的大帥分憂。
五年正好。
嗯,從現在開始算。
共和1796年3月,華夏帝國舉行封禪大典。
帝國在泰山上壘土為壇祭天,泰山旁的粱父山平地辟場祭地,報天地之功曰久亂治平、曰改朝換代、曰重整乾坤。
似乎挺神叨的,說白了其實就是徐睦河把帝國開創以來所有值得一提的功勛一股腦刻在泰山的山體上,然后在山頂修了個圓形的祭壇,按照不知道從哪里考證來的“古禮”,以白鹿、白牛、白駝等祭品祭天,這就是封。
然后再到山下一個叫做粱父的小山,再修一座方形祭壇祭地,這就是禪。
封禪的過程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有這么回事。
對于帝國內部來說,封禪是一種強化皇權的手段,徐世楊對這種實際是在玩“君權神授”那一套的手段沒有什么好感。
但對外部來說,封禪大典也可以強調華夏作為周邊民族共主的地位。
因此徐世楊雖然沒有參加(此時他還在南方),但也沒有激烈反對(如果他堅定反對,那么封禪大典是沒法舉行的)。
參加這次封禪大典的,除了帝國的皇帝、皇后,幾位沒成年的皇子、皇女,滿朝文武大臣的次官(主官的工作太忙了,來不了),新加入帝國的江南各省官員和民間代表外,還有帝國的所有內外蕃使節。
這其中包括現在僅有的兩個親王國——秦和晉的代表;秦國轉封的幾個內屬國代表(左鶴林、徐世楨他們的封地);高麗郡王代表;三河伯國和其他七個扶桑子國、男國代表;遼東的九百九十個外蕃索倫百戶代表;最近幾年開始背離札木合投向帝國的漠東科爾沁、漠北喀爾喀、漠西土默特等蒙兀部落代表;外蕃西域八國代表;青海一代的外蕃吐蕃各部代表;以及荊湖一代的羈縻洞蠻代表(這些人臣屬晉國)。
大大小小的各種內外蕃勢力,足足有三千之數(外蕃索倫、外蕃蒙兀、外蕃吐蕃都被帝國拆的十分細碎,各自都有幾百近千家之多),但從外蕃數量上來看,夸大一點說是“萬邦來朝”,倒是沒什么大問題了。
甚至還有些外國代表想來參加但沒有成功——比如南方的大越國代表也想來參加,但走到半路上被徐世楊攔住,使節團眾人全被砍了,無一幸免。
封禪大典結束之后,皇帝在泰安州城大宴群臣和外蕃使節,并且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封賞。
對于外蕃使節,主要是賜予印信,以此再強調一遍華夏作為宗主國的權威。
然后是給一點現實的好處賞賜一些紙幣,絲帛,鹽等物資。
最后明確各內外蕃國的權利和義務。
簡單來說,從今往后,帝國宗室或漢人權貴海外建立的內蕃國稱呼為屬國,國民地位與帝國相同,可以享受完全開放的經貿往來(無關稅),也可以在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