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這個時代所有國家的高層一樣,暹羅的貴人們并不在乎自己的國民生活水平如何,只要能保證他們的地位穩固,并且能保證他們自己的奢侈生活,那么哪怕所有國民都餓的半死,也是很無所謂的事。
而華夏帝國開出的條件就是滿足了這個心理。
只要同意簽約,外國入侵,帝國幫助他們保衛國家;底層造反,帝國幫助他們鎮壓;朝臣謀逆,帝國不予承認并且會幫助他們維護正統。
更重要的是,簽了條約,帝國自己就不會對外蕃國構成威脅了,否則只是向以前那樣朝貢的話,帝國可不能保證不會吞并他們。
對于王室和高層來說,簽了條約之后,帝國還會讓他們享受比以往更加奢侈的生活——漢人在享受方面本就是天下第一,工業水平提高之后,可以享受的好東西自然更多了。
在無須過多關注底層生活,自身安全無憂的情況下,外蕃的高層會自然而然的向著奢侈的生活邁進,即使偶爾能出現一兩個驚醒的人,對大局也是于事無補。
說得明白一點,帝國就是要把外蕃變成一個對自己卑躬屈膝的買辦政權,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么給予一些好處也是理所應當。
暹羅王不像東吁王,以及之前的交趾王那樣有很強的z治野心,他并不想吞并周邊領土,增強國力,取得與華夏分庭抗禮的本錢。
暹羅王想要的就是自身的安全,地位和奢侈生活的保障,既然只要簽了條約,就能達成這一目的,那么暹羅的使節團自然也不會有太多猶豫。
共和1789年10月,華夏帝國與暹羅王國簽署《金陵條約》,暹羅同意華夏的一切要求,以換取華夏帝國冊封暹羅國王為帝國外蕃郡王。
暹羅因此成為華夏的第二個郡王級外蕃國,同時,華夏與高麗的《江華條約》以及與暹羅的《金陵條約》,成為之后華夏帝國對外蕃勢力的條約樣本。
這就是共和1789年,帝國在東南亞方向上的擴張成果——軍事上只干掉一個國家,但實際上吞下兩個。
而且,暹羅的屈服,使得帝國已經從地理上分割了東南半島最后兩個國家,真臘和東吁的聯系,接下來帝國繼續擴張,就不用擔心他們能夠聯合起來,共同抵抗華夏的進攻了。
……
“如果一個一個對付的話,真臘不會比占城強到哪去,而東吁大概跟當初的交趾差不多強度。”
徐世楊有些志得意滿的對徐睦河說道:
“也就是說,只要我們自己不犯錯,這兩個國家都沒有抵抗一年以上的能力,之后一年滅一國會很輕松。”
“那是你的問題了。”
徐睦河內心毫無波瀾,滅國大功對他來說似乎已經引不起任何情緒上的波動。
這大概是因為他的任上華夏帝國已經滅國無數了,或者,正如他所說的那樣,今年之后的擴張,就完全是徐世楊自己的問題了。
“為父覺得,今年剩下這點時間,你也不要把精力都放在擴張這類事情上,先考慮一下登基大典的事吧。”
“登基大典交給禮部去辦就行了,我沒意見。”
登基用什么禮節,對傳統文官來說或許很重要,但徐世楊根本一點都不在乎,只要別搞的太難看,順順利利完成登基大典,他就沒有任何意見。
“你怎么對這種大事都毫不在意?”
徐睦河對此似乎有些不滿,與徐世楊不同,他確實對這種炫耀性的典禮一直很上心,就像之前的泰山封禪。
“而且,登基之前,還有個禪位大典,這個必須要有,不能讓愚夫愚婦認為朕是被逼退位的!”
“父親您一力負擔就好了。”徐世楊搖搖頭,無奈的說道:“我還是把精力放在別的工作上吧。”
登基不是換個皇帝這么簡單的,徐世楊一直負責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