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的官員們很快發現,這樣龐大的數字再用斤這個單位來計算實在太過麻煩了。
于是徐世楊趁機提出深化新的度量衡改革。
這次改革的重點是按照十進制統一計算重量單位。
以往,大周度量衡中的石,實際上是一種容積單位,徐家崛起之后,徐世楊強行把石變成重量單位,規定一石等于150斤。
新的度量衡再次改變這一等式,實際比例為
一石等于十斗等于一百升等于一百斤。
為配合這一度量衡推行,齊國國家銀行將在隆道五年開始發行大額糧票,在原有的一斤、兩斤、五斤、十斤基礎上,發行五十斤和一石面額的糧票。
這樣,用新的度量衡計算,齊國在隆道四年的財政收入為四千七百萬新石。
而財政支出為三千五百萬新石,雖然同樣大比例超出年初計劃,但并不影響齊國財政的健康程度。
……
隆道五年之前,齊國實際上有兩套貨幣。
其一是齊國內部通行(也在高麗流通)的糧票。
其二則是主要用以對外貿易的金銀銅鐵硬幣。
兩套貨幣的兌換以當時的糧食價格即時計算,這樣雖然能避開齊國硬通貨不足的缺陷,但實行起來非常不方便,每年都要增加戶部財務人員極大的工作量,也容易出現計算錯誤和大額誤差。
因此,徐世楊建議,隆道五年開始,兩套貨幣應該盡量開始合并。
有鑒于以糧為本依然是現階段不可動搖的主流,那么金屬硬幣貨幣就應該主動融入到糧票貨幣當中。
在這方面,徐世楊的建議是,銅鐵貨幣在齊國范圍內取消流通,齊國范圍內小額輔幣完依賴于糧票。
然后金銀幣與糧票直接掛鉤,而與硬幣本身的材料價值脫鉤。
比如一枚金幣等于十枚銀幣等于十石糧票。
為了表示區別,銀幣以兩作為單位(實際上銀幣重量沒有一兩,也不是純銀,金幣亦然),金幣則以新的貨幣單位元來代稱。
也就是說,一元等于十兩等于十石。
這樣,雖然齊國仍然是外部使用金銀貨幣,內部使用紙質糧票,但兩種通貨已經有了固定的內在聯系,將來條件成熟,兩種貨幣就能正式合并成一種。
……
現在仍然是戰爭時期,軍隊依然是齊國上下最關心關注的焦點,因為大家都是從苦難中走過來的,都很清楚強大的齊軍才是安身立命的本錢。
隆道四年的擴軍計劃自然早已不打折扣的徹底完成,但隆道五年,軍方卻沒有繼續大規模擴軍的要求。
徐世楊主導的兵部新一年度工作計劃,只是提出有限加強騎兵、工兵、炮兵和海軍等技術兵種,把總兵力夯實在十萬左右。
野戰軍兵力總數可以不增加,但兵役制度還得改進。
兵部的新計劃是
實行義務兵役制,齊國每位18歲以上健康的男女平民都要參加兵役選拔,從中挑出野戰軍新兵。
如果沒有成為軍士官,那么每位野戰軍列兵在部隊中服役三年(技術兵種為五年),到期立刻退伍,但要在預備役部隊中登記為預備役。
預備役人員服役到四十歲為止,然后還要當做民兵繼續服役到六十歲。
到了年齡未能選入參加野戰軍的男女青年,直接轉入預備役,同樣在預備役中待到四十歲轉民兵。
這樣,齊軍士兵的服役期雖然短暫,但有過軍事經驗的國民總數卻大大增加(每個成年人至少有在預備役服役的經驗),在需要更多兵力的時候,齊國能迅速把一線兵力擴充到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規模。
這種兵役制度實際上是一種三級兵役制度的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