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1792年10月初,華軍先鋒部隊與扶桑的反織田聯軍匯合。
此時華軍登陸部隊有陸軍一千五百人,海軍陸戰隊一千人(華夏的海軍陸戰隊屬于陸戰部隊,并不承擔艦隊戰斗任務),以及部分上岸水兵和參謀部前敵指揮部成員共計三千人。
而此時的扶桑,因為之前的信長包圍網已經被突破,反織田大名勢力損失慘重,此時能夠為華夏幫助的,只有毛利輝元軍一萬兩千人,龍造寺家五千人和大友家三千人。
毛利輝元對華夏遠征軍司令馮三虎中將表示,如果華軍愿意再等幾天,他可以派人聯絡四國的長宗我部和本州北部幾個尚且幸存的反信長包圍網成員。
他們都被織田信長打怕了,沒人認為引入華夏這個外來戶就能打倒織田大魔王,大家還是指望能夠盡可能拉攏所有反織田勢力,重建織田包圍網。
然而馮三虎對這些敗軍之將不屑一顧,他認為憑借華軍自己已經足夠消滅織田信長,完成總參謀部拆分扶桑,維持扶桑分裂內戰局面的任務。
至于扶桑本地盟軍的作用……,能夠讓華軍有一個落腳點,部分軍糧、畜力和勞力就算他們完成任務了。
另外一點,馮三虎有些小心思沒有跟任何人說——他知道這次進攻扶桑和滅夏之戰實際上是同時進行的。
滅夏之戰的總指揮官是李井槐,作為徐世楊最早的親兵正副隊長出身,兩個人目前的競爭意識很濃厚,因為這可能意味著帝國第三任總參謀長(第一任徐世楊,目前是第二任公孫勝)的人選問題。
馮三虎覺得自己應該在李井槐滅夏之前解決扶桑問題,因為在國內民眾(他自己也有這個想法)眼里,扶桑倭子的戰斗力是遠不如黨項韃子的。
因此馮三虎不打算等太長時間,華夏后續部隊一到他就會發動進攻,他覺得等自己打垮織田軍主力,后續高麗軍和其他扶桑大名的軍隊就可以上前來痛打落水狗了。
……
織田信長當然知道外來的華夏人正在組織第三次織田包圍網的消息(雖然沒有包圍網,只有反織田)。
實際上,他下達“奴隸禁制令”,嚴禁把從其他扶桑大名那里抓來的俘虜當做奴隸出售給華夏人后,他就明顯感覺華夏商人跟自己的關系正在迅速變冷。
等到他下令開始用黃金鑄幣,用以替代華夏紙幣和鐵幣,并且開始嚴控金銀出口后,織田扶桑與華夏之間的關系就差不多落到冰點了。
雖然織田信長并不清楚自己的人口和黃金禁止出口令會讓華夏人損失多少,但作為扶桑的天下人,他至少知道那些損失慘重的商人一定會鼓動華夏來改變這一狀況。
因此,實際上自從下達那兩個命令后,織田信長其實就已經開始準備針對華夏報復的備戰了。
在華夏商人還在與他進行商業談判,指望以談判來解決禁令問題的時候,織田信長曾經利用商人們的僥幸心理,搶購了大批武器,包括火繩槍、火藥、硝石和鉛。
然后他在自己領土范圍內進行大規模檢地,并盡可能執行農兵分離政策,開始嘗試組建專業的常備軍。
目前,按照扶桑人自己的計算方式,織田信長擁有差不多860萬石的領土,按照每一萬石出兵三百進行動員,織田信長準備了差不多25萬大軍。
為了武裝這25萬人,織田信長通過購買、自造和繳獲,共準備了大約17000條火槍(每萬石二十條),雖然從各種渠道收集來的火槍口徑不一,后勤顯得比較混亂,但他可以用各部隊盡可能使用統一口徑火槍的方式盡可能簡化后勤。
織田給自己的每支火槍備彈差不多300發,然而這個數字是減裝藥的情況下計算的,而且這不是一次戰役所需的基數,因為這個數字是把織田軍所有儲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