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老師名叫莫連凱,從師范學校畢業之后便來到了東隅市的一所普通高中工作。
東隅市的高中分為三等,第一等是實驗中學,收的都是在中考里最拔尖的學生;第二等是私立中學,雖為私立,但是從各個地方高薪聘請了很多名師,所以教育質量也不錯,只要成績看得過去能掏得起學費就能進;最低等是普通高中,考試分數連實驗中學學生一半都不到,家里又沒錢送去私立學校,只能在這里湊合學學,混個高中畢業。
莫連凱所在的學校正是第三等的普通高中,學生自入校第一天就知道自己是廢物一個,能畢業已經是絕大多數學生的追求。至于高考,能上個專科自然是好,如果不行,反正成年了找份工作能趕緊掙錢最好。
所以這里的學風可想而知,普通的公立高中,生源已經差得不能再差。在這的老師無非兩種,一種是年紀輕剛畢業想考個事業編過來的,要不了幾年好一些的都會被調到其他更好的學校;另一種則是在這里混了很多年,好學校不要只能在這湊合湊合的。
莫連凱是第一種,來這里并不是沖著混日子來的,四年前,他也是這個學校學生中的一員。每天插科打諢,閑來無事整整老師,心情不好了逃課也是常有的。只不過在高三那年,學校來了個很溫柔的女班主任,她帶著一腔赤誠,想要感化班里的學生。
說實在話,那個老師講課也就一般水平,學生管理更是不行,只能靠軟磨硬泡來解決任何學生的任何事情。一開始大家也整她,但是她從不會生氣,只要是進班就會露出笑臉,讓大家莫名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些愧對于她。
要說敬業她也是一等一的,她一個教歷史的老師每天都會熬夜看其他科目的卷子,然后選出來最合適的題自己花錢打印出來發給大家做。即使大家不做,她也會每天樂此不疲的從事同一件事。
學校實行的是走讀制,她家離學校很近,有學生家里沒人忘記帶鑰匙,她就會把人帶到自己家里,起碼保證吃好休息好。
班里的同學都是老油條,見慣了那些動輒打罵沒有師德的油膩中年老師,對于這個老師大家也是新鮮,本想看看她能熬到什么時候才能露出真面目,卻不想這一裝就是半年。
最后的半年是沖刺階段,以往而言高三的最后一個學期大家都在忙些別的,比如弄弄社團、競選學生會之類的,反正就是把別的學校高二做的事情推遲到了高三。
今年不同,這個老師像個唐僧一樣,誰家中有問題一定親力親為,解決了一樁又一樁的事情。直到現在,班里大多數的同學都覺得不好意思,就算不是為了自己,為了這個老師也該學學了。
在這上學的學生并不是又笨又傻,只是心沒放在正道上而已。班里有幾個聰明一點人緣好些的學生帶頭學,大多數同學自然也不會落下。
高考成績出來,班里五十三個學生,沒有人考上重點,但是一本兩個人,二本十個,將近一半的同學讀了三本,其他人除了個別幾個基本上都有學上。這個數據擱往年,能有五分之一都不錯了。
莫連凱的高考成績將近五百出頭,是班里僅有的兩個考了一本學校的其中一個。當時有連個選擇擺在他面前,一個是去學智能工程,雖然是二本,但是出來之后應該可以找到一個不錯的工作。
另一個是學師范,一本定向,畢業之后要回先回原籍工作五年。莫連凱不希望自己的青春浪費在這樣一個學校,他寧可去學智能工程,認為在這里當老師沒什么前途。
但是那個老師跟她講,教好一個好孩子不僅僅是老師一個人的功勞,更多的是來自學生周圍的一切。而教好一個壞孩子,是在努力對抗學生周圍不好的一切,一旦成功是終生的成就,拯救了別人的一生。
于是莫連凱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去學師范,等著回來跟老師當同事。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