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門,皇宮正南最外的一道門。司馬門內側,是公車府所在辦公的府邸。
公車府平時接受各地方官員的文書,臣民上書,以及征召接待、收取舉子們的舉薦書等等繁雜之事。
不過,自從歲舉改革成了科舉制度后,他們的擔子稍微輕了一些。
科舉考試放在了各地貢院,將由專門的地方官員來負責。
皇帝項燕然擺駕司馬門,高高坐在宮門殿上,準備聽一聽孔寒友和小昏侯的當面辯論。
蔡和大太監(jiān)帶著一群太監(jiān)們忙前忙后,派人去平王府召小昏侯,安排這次當眾辯論。
太尉李榮、御史大夫王肅,兩位三公大人分列左右賜座。
其余九卿,太常盧梓、郎中令崔浩然、廷尉鄭景榮、大鴻臚劉騏、宗正項泓、太仆王驍、衛(wèi)尉程不失、少府蕭恭望、大農令楊褚等高官們,坐在宮門大殿兩側,一同旁聽。
官位再小一點的朝臣們,在司馬門宮殿上坐不下,只能到宮門外去旁聽入座了。
“王大人,你這提議真高明啊!”
楊褚笑瞇瞇,低聲道。
讓孔寒友和小昏侯當眾大辯論,這是讓他們的矛盾公開化,激烈化,迅速惡化。
這樣,儒派和小昏侯兩家以后就不會再混到一起,想法子坑他們這些門閥勛貴。
反正不管結果如何,他們坐山觀虎斗,穩(wěn)贏不輸。
“哪里!”
王肅一笑道“這世間大道理,越爭辯越明晰。誰有道理,咱們自然是支持誰。我也好奇,小昏侯為何鐘愛全科取士!”
主相孔寒友出了宮殿外。
“諸位儒生且起!”
“皇上圣明,已經(jīng)準許本官和小昏侯,在宮外當眾辯論科舉考試,該采取全科還是儒科。眾位退到宮門一旁,聽辯論即可。”
“小昏侯片刻將至,場地讓出來!
他對眾跪在宮門外,泣血上書的儒生們說道。
“皇上圣明!”
“謝丞相大人為我等主持公道!”
頓時,上千名儒生們聞言,不由歡呼沸騰。
皇帝沒有直接聽信小昏侯,而是給了他們儒生一個辯論的機會。這對他們挽回大局,帶來最后的一個機會。
只要主相大人能當場辯倒小昏侯,科舉考試只考儒科,他們儒生將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盛世。
儒生們立刻讓出宮門外的場地。
宮門外左右兩側,孔寒友在右側一塊團蒲席地而坐。
數(shù)以千名儒生們,紛紛在主相孔寒友身后坐下。
顯得人多勢眾,烏泱泱一大片。他們代表了金陵儒生,更代表了大楚皇朝百郡千縣的數(shù)萬儒生。
而另外一邊,則是小昏侯的位置。當然是空蕩蕩的一個團蒲,周圍沒有一人站在附近。
顯而易見,沒有一個人會在站在小昏侯這邊。
很快,這個震撼的消息,迅速傳遍了金陵城,舉城轟動。
那些沒有參加抗議的儒生們,也紛紛趕來皇宮外助威,聚集數(shù)千之眾。
許多王侯、門閥士子們,紛紛趕來皇宮外,旁聽這次孔大人和小昏侯的公開盛大辯論。
連老丞相謝胡雍都乘坐馬車,在謝氏門閥眾子弟們的簇擁下,趕來旁聽這次大辯論。
聚集在皇宮外看熱鬧的人群,越來越多,幾近數(shù)萬之眾。
將皇宮外,圍了一個水泄不通。
一隊太監(jiān)來到平王府,通知小昏侯立刻去皇宮。
不多久一輛五駕馬車出了平王府,直奔皇宮而去。
“夫君,這次皇宮急召,命你和孔大人當眾辯論科舉全科之爭。此舉,怕是來者不善。”
李虞在車廂內,有些擔憂。
前面,夫君剛剛把主相謝胡雍給得罪了,門閥勛貴們現(xiàn)在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