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大事,為國選官,關乎我大楚皇朝的千秋基業,本相也就不能不開口了。”
孔寒友看了楚天秀一眼,淡然揚聲道。
“科舉考試,為皇帝選官。
臣子,上面是帝君,下面是百姓。臣子的職責是輔佐君王,治理天下百姓。
我儒家各部典籍,皆是講述為人之道、臣之道,上尊君下愛民。
官員,尊君愛民為首要,何必在意細枝末節?
自己不懂枝節也不要緊,招募一些懂的小吏,輔佐官員即可。
反之其它博雜的學說,農家、墨家、雜家等,都乃是大談枝節細末。講匠人如何打鐵,講農民如何善耕,織女如何織布這跟當官有什么關系?!
這些學說,本身沒錯。
它們在民間自行傳授便可,完全不必放入科舉考試之中。
科舉考試只有一個重任,那便是‘為君選官,尊君愛民’,而不是選拔技藝高超的匠人。
故本相以為,只需以五到十部儒家經典為典范教材,以固定的教材進行科舉考試,選賢任能。
其余學派,不得入科舉。
卻不知小昏侯為何,死死抓著這些博雜學派,細枝末節不放,盡數放入科舉大考之中。
混淆了‘為君選官,尊君愛民’,這個核心?”
孔寒友這番論述,也不糾纏其它,單刀直入,直奔科舉大考選官的核心而去。
死抓這個核心,其它任由小昏侯狡辯,他都不理會。
“好,說的太好了!”
“正該如此!”
“朝廷選官,‘尊君愛民’為第一。其它細枝末節,都是累贅,根本不重要。”
“科舉大考,廢黜百家獨尊儒術——!”
在場的上千名眾儒生們面色紅潤,頓時高聲叫好,甚至激動的喊出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口號。
“深有道理,畢竟是選官,而非選匠人當官之人,其它學了,也沒什么用啊!”
那些旁聽眾多的門閥、勛貴和士子們,也不由深感贊同。
孔大人講的這番道理,清晰而明確。
諸子百家之中,真正講透了為人、為君、為臣的大道理的,也就只有儒家學派。
其余道家,大談逍遙自在。墨家學派,要么太過博愛,要么就根本不太講大道理,只是注重匠人的細微枝節。
拿來科舉考試,為朝廷選官,多少有些不太合適的!
皇帝項燕然微微點頭。
為君選官,尊君愛民!
儒家學派這句凝練而實在的口號,他心中自然是極為喜歡的。
這是大楚皇朝,千秋基業的核心。
“廢黜全科,獨尊儒術!”
整個皇宮外,都回蕩著上千名儒生們激動的呼喊聲。
他們今日定要廢掉這“全科”大考,讓儒家學派獨霸大楚的科舉大考。
“唉~!”
楚天秀沉默了,有些搖頭嘆息。
儒生們這樣看待問題,他也很無奈。
孔寒友不由皺眉,他微微一抬手,上千儒生們很快安靜了下來。
“小昏侯,今日你我當眾辯論,各說各的道理。何故唉聲嘆氣?若是自覺沒有道理,認輸便可,本相也不會窮追猛打。”
孔寒友喝道。
“丞相大人尊君愛民的大道理講完了?那我就講一講做人的小道理了!”
楚天秀看了一眼,這皇宮外數以千計的儒生們,嘆道“科舉縣考,金陵城考生一萬名,最終舉人、進士僅僅不足數十名,可出仕為皇帝效命。
你們士子、儒生,剩下九千九百人,接下來打算什么?
好一點的去當謀士、說客、私塾先生,差一點當賬房先生、大戶人家的門客,酒樓的說書人、最落魄的,只能在街頭寫書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