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可秘密調各部兵馬,回援帝都。不過,鏟除了項家的諸侯王,我們皇家便沒有了羽翼拱衛。
只能依靠那些外臣。
自打太祖皇帝起,咱家就不喜歡這些腐儒,滿嘴能說會道,誰知道他們肚子里都是些什么花花腸子!對他們要嚴一點。
那些外姓王、門閥,也要小心些。不是不可用,得小心他們坐大。
能信的,只有自家子弟。
你兄弟平王李榮,為我們項家可謂是鞠躬盡瘁,舉族上下不惜肝腦涂地,自是信得過。況且他沒兒子,自然也沒什么野心。
李虞、駙馬謝安然、沈萬寶,還有那些知根知底的后輩,老實忠厚,看著就喜歡。小輩可以多提拔一些上來干事。
至于小昏侯先楚國君的后裔,入贅了平王府,也沒什么威脅。不能薄待了他,讓后人說咱項家刻薄。
朝堂上,讓那些大臣們去多操一點心。你好好養病,母后回去給你找些養生的藥材來。”
沈太后道。
“母后安心,兒臣自然省的!”
項燕然微微點頭。
只要太后同意,他心中的重擔總算放下了。
次日。
金鑾殿,早朝。
皇帝在宮里養了一晚,喝了湯藥,一如既往上早朝。除了面色蒼白了一些,倒也看不出有什么大礙。
眾朝臣們位列朝堂之上,一個個神情無比肅穆。
他們都知道,昨夜金陵城發生了一樁驚天動地的大事——小昏侯遇刺了。
小昏侯遇刺,非同小可。
因為刺殺他的,是眾諸侯王。
朝野震動。
這件事情,足以改變整個大楚皇朝的走向。
楚天秀以金陵府尹的身份,也位列朝堂之上。
“咳~!”
項燕然咳嗽了幾聲。
“皇上這是?”
丞相孔寒友疑惑。
“偶感風寒,無需操心。昨夜,朕收到太尉府、廷尉府的稟報,說金陵府尹小昏侯遇刺。刺客死了七十多個,抓捕了十多人,似乎皆是各個諸侯王派來的。
諸位大臣,對小昏侯遇刺一案。有何可說的?”
皇帝項燕然淡淡道。
“皇上,小昏侯遇刺一案的主謀之一項香公主被俘虜,她已經招供,是吳王指派刺殺小昏侯。
吳王項弼參與刺殺案,已是鐵證如山。其余諸侯王,也有不少參與。但是很多刺客身死,無法招供他們背后主謀。”
廷尉鄭景榮拱手道。
“嗯。”
皇帝點頭,看向這滿朝的文武大臣們,“眾卿,還有什么說的?”
削藩,需要有人起個頭。
皇帝當然不會自己說,削項家諸侯的藩王爵位,這未免會顯得他這皇帝殺心太重。
要讓大臣來說,而且還要說的理由足夠充分。
眾大臣們都沉默。
皇帝的心思,他們都懂。
朝堂上,支持削藩的大臣也是一向不多。
或者說是極少。
削藩定然會引發大戰,朝廷開銷巨大,動用數十萬大軍,損耗國庫錢糧,勞民傷財,大量士卒陣亡,財政惡化,這些且不說。
朝廷大臣自身有很多外姓王侯、權貴,他們勢力不如諸侯王一般龐大,但家族也不算小。
那些項家諸侯們要是被削了,他們這些外姓王侯,會不會也跟著受損?!這是一個很大的擔憂。
所以大臣們對主動削藩從來都是閉口不言,甚至反對。
但是,現在情況,跟早先有點不同。
朝廷若是先削藩,自然是朝廷不占理,反對者眾。
諸侯王們主動刺殺小昏侯這個二千石官員,這是主動找朝廷的麻煩。
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