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傳揚此事。
烏江大營的這一場曠世大捷,一舉奠定了江北中原地帶的和平。所有諸侯們都被打懵了,那些并未參與叛亂的,絕不敢再造次。
皇宮。
氣氛肅穆。
御林軍在皇宮各門嚴加戒備,無關人等,非奉詔不得入宮。
“宮里什么情況?”
孔寒友手持烏江大營的捷報,想要入宮和皇帝商量處理諸侯國叛王的事情。卻被擋在宮門之外,無法入皇宮內報喜,不由怒目瞪著宮門外太監。
“孔大人,宮里出了大事,非皇命、太后命,不得進出。”
蔡和太監低聲拱手道。
“究竟出了何事?”
孔寒友問道。
蔡和大太監搖頭,被逼急了,只能透露一點口風,“丞相,兩月前,皇上在秦淮河受了炸傷,本來調理一下也恢復了些,不是什么大病。
只是皇上不以為意,這兩月日日撐著上朝,也不在宮里歇息。一個月前,又強行親自出征丹陽城,操勞奔波,回宮之后便感到身子不適,這幾日越發嚴重了,時常昏厥不醒,偶爾蘇醒也犯迷糊。恐怕恐怕”
說著,蔡和大太監眼角淚花,頗為悲慟。他自幼陪伴圣駕數十載之久,和皇帝感情自是無比深厚。
“宮里,何人在皇帝左右?”
孔寒友目光凜然,低聲道。
“沈太后,崔皇后,太子皆在,太醫令宋邑大人,一直陪在皇上左右,親自照料。
只是,太后說了,皇上醒來之前,文武大臣皆不得入宮內。老奴只是傳達太后旨意,您暫時還不入宮見皇上。”
蔡和大太監抹去眼淚,連忙道。
孔寒友聞言,不由更加擔心起來。
太后、皇后、太子皆在,可見皇帝的病,頗有些重了。
不過,沈太后老練,歷經大楚數朝的政壇變幻,見識過無數大風大浪。有沈太后在,倒也無需擔心出現朝政傾覆的大變故。
“皇上病重,臣身為丞相,更應該在帝駕旁親自守著。請蔡大人去見沈太后,務必準許三公九卿大臣,一起入宮陪圣駕。”
孔寒友沉聲道。
“沈太后不準,也是擔心你們外臣有人對太子不滿,干涉帝位傳承這終究是天子家事。太后要保太子繼位,不想有外臣趁著內外之亂,干涉此事,阻止太子繼位。”
“哼,家事?太后糊涂了!帝王傳承,此乃天下事。況且,萬一圣駕崩,太子項天歌年少,經驗不足,更需要輔佐大臣!三公九卿,豈能不在圣駕左右!
皇上若是能醒來,更要及時指定顧命大臣,托之國事,輔佐太子!
蔡大人,你立刻去跟沈太后說,我等三公九卿,要入宮陪圣駕!確保太子登基,此乃國事,非項氏、太后一人之事!”
孔寒友轉身便走,回去召集眾三公九卿大臣們一起入宮。
“這好吧,老奴這便去告知太后。”
蔡和見孔寒友離去,憂心忡忡的嘆了口氣。
顧命大臣,托孤重臣,這可是掌握著極大的權力。孔寒友,顯然不想讓沈太后掌握這一切朝堂內定然又要一波爭奪權力的大風浪了。
他急急回宮內稟報沈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