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皇帝,大多都很短命。
經常不是病死,就是意外身故諸侯造反,宮廷政變,手足相殘,遭遇刺殺,那也有的。
項燕然也不知道自己能在皇帝位上活多久。
他不能等到十年之后,把這大楚的內外大患全交都給太子去剿滅。
他甚至敢肯定,萬一自己不小心意外身故,太子項天歌年少威弱,吳王等諸侯必然更肆無忌憚,恐怕立刻便會群起攻訐,謀朝篡位。
北方匈奴自上一戰,蟄伏了十年之久,也早已經恢復了元氣,磨刀霍霍呲牙等待時機。
稍有不慎,便是大楚的滅頂之災。
不能再猶豫。
他要親手,推行變法,解決這內外兩個大患。
但是要推動變法,鏟除這兩大大患,他手底下必須有一大批可用的人才,貫徹他的意志。
“夜色已深,該入寢了!”
崔皇后捏著項燕然的肩頭,柔聲道“皇上,這又是在為何事犯愁?”
項燕然默然不語。
“你我夫妻一心,有何不可說?臣妾也能分擔一份憂愁。”
崔皇后柔聲勸慰道。
項燕然冷道“今年的歲舉,朕下旨王侯、三公、郡守,舉薦一批才能之輩,以供朝廷差遣。
你們崔家舉薦的是誰,崔什么來著?
好像是得了個殿試中等吧,這還是給了你這皇后面子,才評了個中等。
朕連他的名字都記不住,可見庸碌到何種程度。
哼,不只是你崔家,你們金陵十大門閥,一個個盤根錯節,在朝廷上同氣連枝,相互聲援。
甚至有個說法,非十大門閥子弟和其門生,在朝廷上很難混上高官。
你們彼此舉薦自家子弟,若是有本事,朕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就算了。可你們舉上來的全是一群碌碌之輩,有幾個可堪大用?
今年的歲舉,前四名優等里面,沒有一個是你們十大門閥出身!一年不如一年,越來越沒用了。”
金陵十大門閥,頂尖的人才也有。
像主相謝胡雍、副相王肅、郎中令崔浩然他們個個都是老辣成精,精通朝政,十大門閥里的頂梁柱。
讓這些大臣們去跟諸侯掰腕子,他們也能勝過各方諸侯。
可是,他們全都是一把六七十歲的老骨頭了,經常隔三差五的病假,還能熬幾年?
金陵十大門閥的后代,盡是一大群吃喝玩樂的紈绔,揮霍起來沒人能比,正經的本事卻沒用。
可以說青黃不接,也不為過。
“皇上,這,每年舉薦之人都是依照老慣例啊!”
崔皇后心頭發苦。
每年歲舉,金陵十大門閥,定然是先推舉各房的嫡系長子、長孫。先把他們安排好,才輪的上其他子孫。
至于才能和本事,當然不是舉薦的優先考量。
金陵崔家,除了家主九卿郎中令崔浩然之外,以及她這崔柔皇后之外,后輩之中的確沒出什么像樣的人才。
可要是不推薦自家的嫡子嫡孫出來,崔氏門閥的榮華富貴,如何保持?!
“朕知道這是慣例,也懶得多說。”
項燕然冷淡道“但是,以后天歌當了皇帝,就靠十大門閥的這群庸庸之輩,來治理天下,他能守得住這皇位嗎!
你今晚三沒瞧見,那群虎狼一般的諸侯叔伯,何等飛揚跋扈,眼高于天。
朕要是不在了,他們還不把太子給生吞活剝了!
朕這個皇帝,還是要替太子,找出一些可用之人。不能為了你們十大門閥的榮華富貴,就把這群庸碌后輩,放到朝廷來尸位素餐。”
項燕然對十大門閥舉薦上來的后輩,是相當的失望。
這群門閥的庸碌之輩,甚至比小昏侯,比小富出身的儒生們都還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