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御史大夫孔寒友舉薦的兩名儒生弟子董賢良、晁方正,還有大農(nóng)令楊褚舉薦上來的貧寒書生主父焰。
此三人,都非門閥士子,都是富戶,甚至貧寒儒生,可是他們一個個都大膽直言,敢獻言獻策,《大一統(tǒng)策》、《獨尊儒策》、《削藩策》,直指朝廷的各種弊端,提出解決的對策。
他們絲毫不懼得罪諸侯。
那些金陵十大門閥弟子們殿試上,都在干什么,吟詩作賦,賣弄文采,寫一些無關(guān)痛癢的對策都在夢游嗎!
連小昏侯這個屢教不改的大紈绔,都能寫駭人聽聞的《禁私鑄銅幣策》,幫朝廷收斂錢財。
眾十大門閥的士子們,哪個敢如此做?他們要么是不敢,要么不想,要么便是顧忌自己龐大的家族利益受損。
崔皇后心中惶恐,彷徨,心情無比的復(fù)雜。
她聽出了話外之意。
從煙雨畫舫回來,皇帝恐怕是下了決心,要擺脫十大門閥的這群庸才,另選人才了。
她希望崔家昌盛不衰,富貴長享。
可是項天歌是她的兒子,也是斷然不能害了兒子的帝王之位。手心手背都是肉她,也只能先保了兒子再說。
“這皇上,是要推行新政?”
崔皇后道。
“元宵已過,便是庚子新政!”
項燕然面色冷然,心意決然。
但凡新政變法,都是阻力重重,不知多少人會跳出來反對。
金陵十大門閥這群庸碌子弟,是指望不上了。愿意跟隨的,就跟上。不想跟隨的,就滾蛋!
庚子新政,勢在必行。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大楚皇朝要在他項燕然的手里,煥發(fā)出休眠了十年的戰(zhàn)斗力。
新政之后。
割據(jù)一方的眾諸侯王也好,傭兵數(shù)十萬鐵騎的匈奴也罷,必須匍匐在他一代帝王項燕然的意志之下。
“皇上既心意已決,臣妾自當(dāng)追隨。這后宮之內(nèi),不管誰家出身的嬪妃。臣妾定保太平無事,不令皇上分心。”
崔皇后毅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