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大喜道“真是蒼天有眼,我駱家有后了!”,眾人聽了,更是喜出望外,劃起槳來,更有氣力,終于把追兵遠遠地甩在了后頭,而官軍的幾片小舟逐漸被江心的風浪淹沒,船上的士兵叫喊著,紛紛掉進長江,喂了魚鱉。
駱賓王見大家脫了險,方才進入船艙,看望夫人和孩子。船艙內駱夫人和徐夫人正哄著孩子,說著話。駱夫人見駱賓王進來,笑道“老爺,快看看我們的孩子吧!他的模樣可像你了。”說完,將懷中的一個又白又胖的男孩遞給駱賓王。
駱賓王接過孩子,先向徐夫人道了謝,又仔細端詳了兒子好一會兒。駱夫人見夫君很喜歡孩子,又讓他給兒子取一個名字。駱賓王反復念叨說“這兵荒馬亂的,希望兒子能平平安安的,對了,徐大哥的兒子叫徐平,我們的兒子就叫羅安吧!夫人覺得如何?”
駱夫人點頭道“只要老爺喜歡就可以了,我一個婦道人家知道個什么!”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駱賓王方才帶領家人渡過長江,他們本想乘船到達江對面的潤州的,但由于晚上劇烈的東北風,將他們的船吹向蔣州的蔣山,駱賓王知道李孝逸的軍隊一天就能追到這里來,他趕緊吩咐家丁上岸,并將笨重的金銀財寶,悉數扔進蔣山的紫霞湖中,并將半頁推背圖用鑄鐵盒子鎖好,深埋在紫霞湖南岸的一棵大松樹下。
駱賓王將萬事處理妥當了,方才帶領眾人返回蔣州的燕子磯渡口,見那渡口不停有官軍盤查,眾人不敢走水路,只好從陸路東行,走了三天,方才到達潤州城下。
駱賓王見潤州城外到處都是逃難的流民,城墻上貼有朝廷賑濟流民的告示,就大著膽子隨流民涌向潤州的西門。守城的士兵見駱賓王等人一身縞素,麻衣麻布,知道他們剛死了親人,怕占上晦氣,也沒有仔細盤查,就放他們進了潤州城。可憐駱賓王等人在潤州城人生地不熟的,又怕給當地官兵認出,只好尋了一個江邊的小漁村住下,并對外宣稱自己叫羅賓,是從宣州來潤州逃難的。
有一天,駱賓王獨自沿著運河,過了虎踞橋,來到潤州南郊的一片墳地里,他見這里遠離城中鬧市區,中間有一座小山,雖然荒蕪,但也依山枕水,是一塊上好的吉地,心想要是死后能葬在這里,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駱賓王穿過一個個突兀的墳頭,來到中間那座小山前,他見小山上并無上山的小路,知道這座荒山一定無人來過,他小心地穿過茂密的荊棘,冒著被蛇蟲叮咬的痛苦,登上了小山的山頂,見山頂樹叢深處有一個快要垮塌的齋樓。
駱賓王推開了那破落的小屋,看了墻壁上的壁畫,方知此山叫壽丘山,此屋原是宋武帝藏農具的藏耜齋,他后來又發現了塑像的秘密,找到了地下的三間石室,將它們稍加偽裝和修改,作為自己秘密的書房。
從此以后,駱賓王白天在家陪伴夫人、養育兒子;晚上有空便去藏耜齋,書寫自己轟轟烈烈的一生,但他又擔心此秘密會給子孫帶領無窮無盡的煩惱,因此懷著既想讓子孫知曉,又不想讓他們知道的心思,才想到用米脂寫字的妙招。這日子過的越來越快,越來越舒心。
可是好日子總是短暫的,一個月后,駱賓王出門給兒子買滿月的饅頭,見村口貼了一張官府的告示,左鄰右舍一邊觀看,一邊紛紛議論。那些鄰居見駱賓王走了過來,紛紛指指點點的,不一會就各自散開了。
駱賓王見那告示上寫道“各村各鎮如有外鄉人入住,請及時稟告當地官府,如有知情不報者,與叛逆同罪!”
原來揚州城破后,李孝逸得到探報,知道徐敬業帶領叛軍余孽,逃亡泰州,妄圖從通州出海,逃亡高句麗。李孝逸大喜,帶兵追趕,在通州一舉殲滅徐敬業、薛璋的余黨,只是徐輝、駱賓王等義軍首領下落不明,這讓李孝逸很是緊張,怕有人污蔑他私放亂黨。
李孝逸只好一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