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北詔不一樣,北詔江南魚米之鄉早在水患肆意之時便早到了極大的破壞,至今生產力都沒能完全恢復過來。
一場戰爭,不只要考慮到前線。軍隊的日常補給,還有物資的消耗,裝備的修繕,都需要大量的錢財。
甚至于西襄如今態度不明,是否要再購進一批良駒,都是極大的問題。
思慮至此,北辰修反倒想要帶兵速去千傾關和南宮無言酣暢淋漓的殺上一場,讓南宮無言明白北詔不是那么好攻打的,然后知難而退了。
可南宮無言準備了那么久的事情,怎么可能輕易退縮。
是否要這么快的將這場戰爭推上,讓兩國帝王在此廝殺決戰,又是另一個問題。
更何況,壽親王至今都不想北辰修親自帶兵出戰。
還是那個理由。戰爭沒有太過迫切,而北詔至今沒有皇子龍嗣,后繼無人。
他給北辰修說的明明白白,除非北辰修同意納妃,后宮有女人懷孕,他才能放心的看著北辰修御駕親征。
否則壽親王就死在他面前。
他怎么樣,也不能看著北詔后繼無人,以這樣的理由滅國。
其實說是這樣說,他就只是心疼北辰修罷了。
此去邊關路遠迢迢,也不知道戰亂到底會持續多久,北辰修能不能安全回來。他也不可能一輩子都不娶妻生子,讓他那一脈絕后。
壽親王深知沈君兮走后,北辰修根本就無心帝位,甚至于都不大想好好活著了。
壽親王也曾覺得為了愛情尋死覓活是一個極其愚蠢的行為,可北辰修從小到大都只是為了活著,本來就沒有什么所謂的家國情懷。
他的一生,只有沈君兮一人。
他身上的責任,是被迫擔起來的。
可壽親王卻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這樣頹喪下去。
他打定了主意,就算最后形勢所迫北辰修必須要親自帶兵出征,他也要給北辰修身邊安排幾個女子隨行。
國不可一日無君,沒有儲君也不行。
故而,北辰修只能暫且打消奔赴邊關的念頭,暫且留在北詔皇宮里了。
十日之后,邊關急報,北辰修方才知道自己輕看了東楚的那位丞相。或許他很早之前,就應該去會一會那個人了。
短短十日,君不知帶著東楚三十萬軍隊,接連攻破了北詔三大關卡,梁州城被破,再往后,隔著一個錦州城,再有一個豫州城,便是北詔腹地,千里沃土,一片平原,再不遠處就是皇城了。
東楚軍隊再行攻破兩個城池,北詔這邊就真的沒有天險和防守的關隘了。
豫州城后,東楚大軍便會勢如破竹,直搗黃龍。
北辰修是真的沒想到,僅僅是一個君不知和云棲彥,就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打到北詔內部。
至此,他不得不動身迎戰了。
所幸東楚在攻城的過程中也有所損耗,錦州城又是蕭家長子鎮守,所以君不知和云棲彥商量過后沒有貿然進攻,反倒是駐扎在了粱州城,稍作修養,等待后勤補給跟上。
況且,白子昭也及時趕到了錦州城,與蕭家長子會和守城,伺機而動圖謀反攻。
而這也算是給了北辰修喘息的時間,讓北詔有了反應的機會。
北詔的那位壽親王,國難當頭,也再不敢去計較北辰修有沒有留后的事情。
就在北辰修這邊準備帶著御林軍親征之時,沈君兮和南宮無言已經將東楚的軍隊駐扎在了粱州城,稍作整頓,發現一路過來兵力損耗很大,確認戰死的兩萬余人,還有大約三萬的數量受傷,戰斗力折半。
然后就是東楚自身兵馬的問題了。
步兵的損耗是小事,最讓人心疼的是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