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所在地都司府地區,一時間大明西部邊疆紛紛告急!明洮州衛軍民指揮使司總兵李承芳,上奏朝廷請求出兵。
明神宗朱翊鈞,特命,明戎政尚書鄭洛,在陜西承宣布政使司固原州固原衛總鎮扎營,下令進軍陜西行都指揮使司永昌衛、西寧衛南川伏羌堡等地,反擊退敵十萬人,明軍大獲全勝。
致使大明順義郡王兼漠南蒙古土默特部徹辰汗孛兒只斤·扯力克,來大明朝貢謝罪,而另一個位漠南蒙古多羅土蠻部首領孛兒只斤·火落赤,也被迫撤軍。
但卻被大明革除了互市。
8月10日,明貴州巡撫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葉夢熊,上奏朝廷道“今播州宣慰使楊應龍,不法諸事獨霸一方,他所居府宅皆雕龍飾鳳,又擅用閹宦,儼然是一個土皇帝,且為人狡詐多疑,好以誅殺立威,結怨甚深,其所轄五司七姓軍民不堪其虐,紛紛叛離,此人還聽信寵妾讒言,殺妻及岳母,被其妻叔張時照,上告,臣力主勘問。”
此時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松潘衛地區動亂不安,而播州宣慰使司兵力又不斷受調,到外地協防,由此引起了地方官府的不安,畢竟居心叵測之人分兵鎮守邊疆實乃大忌!
但是明四川巡撫兼都察院山東道監察御史李化龍,卻認為邊疆之地本就需要兵力強悍之人鎮守,故此奏請暫免勘問,導致黔蜀兩地意見不一。
8月13日,明工部尚書張有德,提議需要動工準備,卻被明神宗以不準奏擾為由罰祿三月。
其中明內閣首輔申時行,與大臣們聯名上奏反對罰俸祿,惹得明神宗大怒,然而明內閣首輔又暗中替自己辯解。
在此事曝光后明內閣首輔名譽掃地,被彈劾后只得辭職返鄉。
9月12日,明神宗派遣大臣責問內閣群臣們,詢問;屢有人疏請開礦,為何不見戶部奏復?
于是明內閣首輔王家屏,就帶頭回奏道“天地生財本以資國家之用,況且今國庫無余財、山澤無遺利,為權宜之計,開礦亦為不失理財之策,但開礦必當聚眾,聚眾必當防亂,現今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河南承宣布政使司之間,礦徒嘯聚事態洶洶,欲鬧事端,廷臣們正商議如何平息?若官府此時開礦,恐奸民趁機爭利,隱患愈不可測,且朝廷一切事務,關系大體,豈可不惜所費而為,若開礦只為求利,必須事先計算工本,募工之費若干,防兵之費若干,開礦所得之利若干,必見出少入多,不為虛費,而后才可以斟酌開采,切不可因為民間一時之私請,朝廷便可議開,而戶部之所以遲遲未回復陛下,其一是為了防患、其二是出于愛惜錢財、其三是怕差官擾害地方軍民、其四是不愿意泄露國家目前窘急之狀,使外夷更加輕視華夏。”
此舉被明神宗留中不發!依然堅持開礦。
12月16日兵部奏報道“近來邊防廢馳,閱視宜嚴,謹防蠻夷禍亂。”
使得明神宗遂令心腹廷臣九人,分閱京師九邊重鎮邊防,并嚴查核實邊臣失職,參劾重處。
時奉命前往九邊重鎮的閱視官員,分別為;明通政使司右通政穆來輔,閱視北直隸京師永平府薊州鎮兼保定府大寧都指揮使司、昌平州,明大理寺右少卿王世揚,巡視陜西承宣布政使司延綏鎮,明光祿寺少卿曾乾亨,閱視山西行都指揮使司大同府大同鎮,明尚寶司丞兼都察院陜西道監察御史周弘禴,巡視寧夏六衛,明兵科都給事中張棟,閱視固原鎮(固原衛),明吏科左給事中侯先春,前往遼東都指揮使司,明工科右給事中踵羽正,前往萬全都指揮使司宣府鎮,明兵科給事中張貞觀,前往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山西鎮(寧武守御千戶所),明工科給事中李汝華,前往陜西行都指揮使司甘肅鎮。
12月22日,明神宗召群臣在武英殿內,對明內閣首輔等群臣們,訓話道“祖宗訓錄乃今朝之史鑒,豈可不得而知?今令抄寫裝訂成冊,以便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