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28日,大明緬甸軍民宣慰使司兼東吁王朝國主南達勃因(漢名莾應(yīng)里)再次率軍喬裝打扮,以之前的道路行軍進犯云南承宣布政使司永昌軍民府、騰越州,一帶地區(qū)。
明云南副總兵萬國春,連夜設(shè)立火炬為疑兵,出動騎兵恐嚇緬軍,在發(fā)火炮打退象軍,驅(qū)逐入侵緬軍出境外。
并追擊到莫蠻安撫使司,擊敗其眾。
6月13日,安土桃山幕府關(guān)白先是利用自己的關(guān)白(丞相)職位,向安土桃山幕府后陽成天皇周仁,下令派遣使者對馬島國藩主宗義智,跨過朝鮮海峽前往李氏朝鮮王國,商談借道朝貢大明之事。
以之前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寧波府「寧波衛(wèi)爭貢事件」為由再次向大明帝國進貢。
在派出安土桃山幕府對馬島國藩主宗義智,作為使者前去通告李氏朝鮮宣祖昭敬郡王河城大君李昖,表示幕府使團將于次年春天假道李氏朝鮮前去進貢(進攻)大明帝國,并請予以協(xié)助配合。
并且由關(guān)白殿下致書李氏朝鮮郡王,書信寫道“幕府關(guān)白豐臣秀吉,謹答李氏朝鮮國王足下,吾邦諸道,久處分離,廢亂綱紀,格阻帝命,秀吉為之憤激,披堅執(zhí)銳,西討東伐,以數(shù)年之間,而定六十余國。秀吉鄙人也,然當其在胎,母夢日入懷,占者曰‘日光所臨,莫不透徹,壯歲必耀武八表。’是故戰(zhàn)必勝,攻必取,今海內(nèi)既治,民富財足,帝京之盛,前古無比。夫人之居世,自古不滿百歲,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吾欲假道貴國,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盡化我俗,以施王政于億萬斯年,是秀吉宿志也。凡海外諸藩,役至者皆在所不釋。貴國先修使幣,帝甚嘉之,秀吉入明之日,其率士卒,會軍營,以為我前導。”
然而李氏朝鮮作為大明帝國的藩屬國,因奉大明為宗主國不敢背叛為由而拒絕,畢竟倭寇在東南沿海劫掠人人得而誅之。
然而實際上是并非如此,這只是對李氏朝鮮王國的花言巧語罷了!真正的目地則是借道李氏朝鮮,出兵攻打大明帝國,再以大明帝國作為跳板進攻莫臥爾帝國(印度蒙兀兒王朝)這樣既滿足了統(tǒng)一幕府藩國之后無地分封,又能滿足自己滅了亞歐五大帝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薩法維王朝(伊朗王朝)、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帝國)、大明帝國、莫臥爾帝國,其中的兩個。
此舉直接遭到了李氏朝鮮宣祖昭敬郡王河城大君李昖,的拒絕,認為安土桃山幕府帶這么多人借道過鴨綠江,前往遼東都指揮使司這根本就不是去朝貢?而是前去攻打大明帝國。
因此不同意安土桃山幕府關(guān)白豐臣秀吉,的請求,再加上當時的李氏朝鮮八道武備廢弛,李氏朝鮮宣祖昭敬郡王河城大君李昖,又重文輕武,導致國內(nèi)各派內(nèi)斗激烈,以致于;國人不知兵二百馀年,由此引發(fā)了后續(xù)的戰(zhàn)爭。
不過李氏朝鮮郡王也把此事寫成奏折上報給了大明帝國。
6月30日,南直隸蘇州府、松江府,發(fā)生大水,淹死數(shù)萬人。
7月17日,南直隸蘇州府、松江府、常州府,以及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寧波府、紹興府,瀕海地區(qū)又發(fā)生大風雨,海溢傷害莊稼,淹死人畜不計其數(shù)。
同時明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學士許國,上疏稱“今四夷交犯,而內(nèi)外小臣爭朝務(wù)攻擊,致大臣紛紛離去,誰能再為國效力?請申諭諸臣,各修職業(yè),不得意氣用事,攻擊大臣。”
明神宗朱翊鈞,得知后,立即告誡六部和都察院官員們,下令道“近來或卑凌尊,或新間舊,或僚屬而制官長,或長吏而排閣臣,致使國事紛紛,朝納混亂,大臣解體,爭欲去官,國無其人,朕與誰共理國事!今后再有肆行誣蔑大臣者將重治不貸。”
7月24日,明福建按察僉事李琯,上疏彈劾論前任明內(nèi)閣首輔申時行,十大罪!其一;明鹽城縣訓導龐尚